《消费社会》|当我们在消费时,我们在消费什么

书影


思维导图

我们常说不要调入消费主义的陷阱,那么消费主义从何而来?消费社会的特征又是什么?消费社会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怀着这些疑问我打开了《消费社会》这本书。

在我看来,这本书有点晦涩难懂,我只好囫囵吞枣,联系生活中的疑问和现象尝试理解它。

我们消费的到底是什么?

消费源于好奇

在书中,让·波德里亚曾说“消费者与现实世界、政治、历史、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利益、投资、责任的关系——也非根本无所谓的关系:是好奇心的关系”,人们很多时候渴望的是自己还未拥有的东西,因为不了解所以对这种东西会有天然的好奇心,好奇心会驱动我们想不断了解它,这样的一种状态便会促使我们产生购买的行为。你越好奇,你的购买欲就会越强。我们缺乏的,是了解的尺度。

我们消费的是一种符号

购买商品本应该是为了服务生活,但在消费社会中,物质的极大丰富,商品被商家赋予高于商品本身的意义,商品不再是普通的商品,而具有能指与所指的双重含义,人们会通过购买商品所带来的符号来确定自己的身份,或者说是包装自己的身份,想要融入某种圈层,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很多时候人们总有这样的想法:似乎拥有了和XXX一样的……我也可以变成像XXX一样的人。

这种符号一方面是社会地位、圈层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有对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在当今的社交媒体中便可见一斑。在当今火热的vlog、plog文化下,很多时候我们透过视频和图片窥视博主的生活,因为向往他们的生活状态所以关注,不断通过他们发在社交媒体中的内容了解他的生活,并且在图片和视频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这时商品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我们理想生活状态的符号。

我们消费的不仅仅是物

在消费升级下,我们从一开始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物,到现在购买一种体验,更多的钱可能花在教育、旅行等服务上,这些体验其实是附加在我们身体上的,可能不够明显,但一说到美容行业就能有一个更明晰的感受了。

美本身是多元的,但在消费社会的影响下,美变得有标准,我们会想不断靠近那个标准,通过医美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这时我们的身体也变成了消费的一部分,成为了商品。

消费社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区分同时建立起整个差别次序。

首先会激起我们不停的消费欲望,在我们拥有一项产品时,我们总会想拥有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物品。比如当你拥有一个相机,可能会有更多的欲望想要一个更好的镜头,更新的设备,这样的欲望没有止境,你以为拥有这些物,便可以成为一个摄像大师,而你无法成为的阻碍因素是没有商品。但是比设备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个人内在的和实力,可是内在的成长往往是一个很慢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付出和等待,而消费能够让我们即刻得到满足,不论这种满足感是真是假。

其次我们消费社会追逐流行,我们不希望自己成为落后于时代的那一个人,而流行物作为商品通过不断更新,让消费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源源不断的金钱为之消费。(具体可参照苹果……)

思考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在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自认为我在消费的时候会根据需求而进行购买,并不太会因为品牌背后的社会价值而付费,以为自己没有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但实际上生活中也会为了即刻满足对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而购买一些商品得到内心的即刻满足,但正如书中所说,“广告既不让人去理解,也不让人去学习,而是让人去希望,在此意义上,它是一种预言性话语”,好吧,我还是掉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但也更加理解了广告在促进消费上的逻辑。



读书笔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