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些笑话、误解、谣言导致的“刻板印象”,使得地区差异逐渐过渡为地域歧视。尽管社会的商业化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了人际交往,有助于消除地域偏见,但这种刻板印象的构建并未中断。
客观来说,花钱找家政,买的就是称心的服务。钱既然花了,想找一个对脾气、合胃口的阿姨,也是人之常情。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招聘方有自己的选择权,但用地域歧视来绑架他人,这是不道德行为。在招聘广告中公然发布这样的带有歧视性的信息,这已然触及法律,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地域歧视”行为远不仅存在于家政服务行业,在大学生求职、社会招聘中更是比比皆是,去年还曾出现过招聘录用时“闻鄂色变”的情况,拒招湖北籍劳动者,既不合理又不合法。
作为越来越行业化、规模化的家政服务业来说,专业才应该是评价一个家政人员的重要维度。地域环境也许会影响其原本的性格特点,但专业的职业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应该足以修正地域化带来的差异和不足,甚至应该足以化解这些地域性“思维定势”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
招聘中的“地域歧视”已然触犯法律,消除“地域歧视”,光靠法律远远不够,更应从内心去接纳、去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