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似雨露悄然滋润
----读《心理抚养》篇章有感
今天读到李玫瑾教授著的《心理抚养》第一章中的“人的问题源于早年的养育”,此节提及到一个案例。作者针对此案例在文中发问:一个从小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会懂得爱别人?一个从小没有感受过快乐的人,怎会拥有阳光健康心态?一个从小没有被尊重过的人,怎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一个从小没有被善待过的人,怎会善待他人?读此深受触动。
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是一张白纸时,他接受的是什么信息信号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后的色彩色调。对此,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写道:“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的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
是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孩子要学习入园入校,相当长时间都要老师的陪伴和引领。这就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小处讲,担负育人之责。到大处谈,关乎社会安稳,国家兴亡。因为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美国教育家多蒙茜.洛.诺尔特也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老师在教学、生活中,要时时处处播撒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持久的恒定;不是刻意的表现,而是真诚的流露。这样对于学生来讲,必定是一生的幸运。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爱,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给每一个孩子。让其生活、学习中一直充满阳光、温暖、力量。为最终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而奠定坚实基础,做出教师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