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的复兴征程

8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更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求是》文章深刻剖析抗战胜利的五大核心要义,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方向。铭记这段光辉历史,不仅是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更要从中提炼精神密码,将党的领导、人民力量、斗争精神转化为新征程上的磅礴动力,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一、锚定党的领导“定盘星”,把稳复兴航向

文章明确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从九一八事变后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到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的领导始终是凝聚力量、战胜强敌的核心。抗战时期,党制定持久战战略、开辟敌后战场,以科学决策和坚定担当成为中流砥柱;如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已被实践充分证明,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但面对复杂局势,仍需警惕动摇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不断强化核心凝聚力。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新征程行稳致远的根本前提。我们要深入学习党史与抗战史,深刻领悟“两个维护”的重要性,在工作与生活中自觉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坚决抵制错误言论,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让党的领导成为复兴路上最坚实的“压舱石”。

二、激活人民群众“源动力”,筑牢复兴根基

“以人民为中心是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文章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实践,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抗战时期,党通过减租减息、“三三制”原则,让群众获得切实利益,从而凝聚起“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如今,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正是对这一精神的传承。但当前仍存在部分民生短板,需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心,复兴伟业才有不竭动力。广大党员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岗位上聚焦群众需求,比如基层工作者主动解决民生难题,普通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同时,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让政策制定更贴合民心,凝聚起“众人拾柴”的复兴合力。

三、锻造斗争精神“硬脊梁”,破解复兴难题

文章强调“斗争精神是战胜强敌的重要支撑”,14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以顽强意志打破侵略者的妄想,展现出不屈的斗争品格。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面临挑战,如同抗战时期的艰难处境,唯有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攻克难关。但部分人存在“畏难”心态,缺乏直面挑战的勇气,不利于应对风险。斗争精神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新时代更需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要主动在实践中磨砺斗争本领,比如青年在科研领域勇闯“卡脖子”难关,干部在基层一线解决复杂问题;同时,学习抗战先烈的牺牲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以“逢山开路”的闯劲推动复兴事业不断向前。

80年岁月流转,抗战精神历久弥新。从党的领导到人民力量,从斗争精神到和平追求,抗战胜利的智慧与力量,仍是新时代复兴路上的“指南针”。只要我们锚定方向、凝聚民心、勇毅斗争,就一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