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过段时间再写这个话题,因为女儿上次发烧还是一年前,很多细节我已经忘记了,需要花点时间回想。
不料,女儿在这个时候发烧了,择日不如撞日,于是决心把这次发烧和处理的过程详细的记下来,希望可以给大家些参考。
女儿发烧是从本周三晚上开始的。
(一)
那天,女儿一直都没什么食欲,早餐奶喝了一半,中午米饭吃了两口,晚上也只吃了一点菜,然后就是每餐后吃了些饼干。
晚饭后妞爸看她没食欲,就带她下去买了只卤鸭腿,还去公园跳了广场舞。
回来时我正在电脑前码字,女儿凑过来挤到我怀里,我摸到她的手脚凉凉的,心里略略有些不安,又摸了摸她的额头,好像有些热。就和妞爸说:“闺女是不是发烧了?怎么身上热手脚凉,额头也有点烫?”
妞爸不以为然:“你太敏感了吧,哪里有发烧,刚才吃鸭腿跳舞欢实得很呢,不过今晚上风的确挺凉。”
我看女儿精神很好,也就没有多想。
等洗完澡,给女儿擦干后穿衣服,再次摸到她冰凉的手脚:不对劲啊,洗的热水澡,手脚怎么可能还是凉的?察觉到异样,再摸摸她的额头,我的直觉告诉我:妞发烧了。但家里的体温计没了,于是马上差妞爸去药店买。
等妞爸回来的过程中,小丫头精神还是很好,听完一个故事后要我给她冲奶喝。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给她冲了100多毫升,结果没喝完就睡着了(发烧最好不要喝奶,蛋白质会增加热量)。我伸手再摸她额头、脸、脖子和手脚,每一处都是滚烫滚烫的。刚好妞爸回来,拿体温计一量,39.5℃!
心里不禁一惊,脑子里迅速把这几天理了一遍,这几天气温变化快,又总是踢被子,应该是晚上寒风入侵引起的感冒发烧。前几天又吃了些凉拌番茄和黄瓜,脾胃也有些虚弱。
于是赶紧打来温水,边给她擦身子边让妞爸去翻翻药箱,看还有什么可以退烧的药可用,结果只找到一瓶已经用了一半的泰诺林。
因为已经开过封,犹豫了一下没敢用,就先冲了一包小儿柴桂退热颗粒。10点左右的时候给妞喝下,然后量了体温,38.8℃。
心里刚略微松了口气,女儿就开始在床上翻转,呼吸急促,爬起来“妈妈妈妈”哭喊着,呕吐起来。晚上吃的鸭肉和奶全都吐了出来,小丫头吐完还哭:“吐出来了,吐出来了。”本来脾胃不和,晚上不应该再吃鸭肉的,不过现在吐出来也好。
抱着给她喝了点水,大概是太困了,又沉沉的睡了过去。
等到10:30时,我又给她量了下体温,39℃。不禁有点担忧,狠了狠心,把那半瓶泰诺林拿过来,用吸管吸了1毫升,挤到女儿嘴里服下。
11点时再量体温,38.1℃,于是放心的去收拾东西洗漱。
(二)
12点到第二天凌晨四点之间,我都是半睡半醒,每隔半个小时就伸手摸摸女儿的身体和额头,感觉又热了些时,就下床去端来温水用毛巾帮她擦几遍,还喂了两次水。
女儿呼吸逐渐变得轻而稳,睡得很熟。
周四凌晨4点时,听到女儿呼吸又气促起来,扭来扭去,嘴里也开始哼哼起来。用手一摸,又开始烫了。于是叫醒妞爸去打水,给女儿再泡个温热的澡。
泡澡时,女儿一下子全清醒过来,坐在水里时勉强挤出一个笑脸:“妈妈,明天不下雨还去滑滑梯。”看的我心一酸:“好,明天去滑滑梯。”
泡好澡,又喝了点水,女儿再次睡着了,我也困得厉害,沉沉睡去。
早上6点左右时,醒过来拿体温计又给她量了下体温,37.2℃,已经完全退热了。摸摸她的额头和身体,都是凉凉的。
等女儿8:30醒过来,又量一次,37.1℃,精神很好。帮她洗漱后,去早餐店吃了一个馒头,还喝了点小米粥,之后又去公园逛了一圈,然后买菜回家。
到11.30我做菜时,女儿额头又开始发烫了,量了体温,39.1℃。先给她泡了个澡,吃了泰诺林,舒服一些后坐凳子上看儿歌。一点左右的时候烧退,吃了面条,玩了一会就睡觉了。
睡到下午3点钟醒来,缠着我要去滑滑梯,于是娘俩一起去滑了两个多小时,精神一直很饱满,整个下午和晚上都没有再烧,但饭还是吃的很少。孩子一点都不作假,稍微舒服一点就要去玩。
根据我以前的经验和了解到的知识,大多数发烧通常都会反复几次才会罢休。而且,虽然女儿的烧退了,但一直没看到她发汗,也就是说,身体里的热并没有完全排出去。
另外,孩子发烧总是夜里最凶猛,所以我早早做好了心理准备。
果不其然,等到晚上12点我刚刚睡下,女儿的体温再次升到了39℃,这次给她服用了妞爸白天买来的美林,因为药是甜甜的橙子味,她并没有抗拒,很顺从的吃了。
到12:30的时候,女儿体温已降到37.5℃,身上出了层薄汗,呼吸很均匀,一觉睡到天亮。
(三)
周五上午又去小公园玩了滑梯,午饭时用手抠着嘴,说疼。让她闭上眼睛张大嘴巴,我用手机自带的灯照着看了看,口腔内侧和咽喉处有白色小泡泡,舌苔也厚而发黄。猜测可能是体内热气还没散尽,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想着用点清热败火的药和益生菌调理下肠胃,应该就没有大碍了。
但心里不是很确定,不知道扁桃体是否也有炎症。于是给女儿煮了点带汤的烂面条吃下,歇了一会就去了社区医院。结果和我的判断基本一致,于是拿了一盒清热败火的中成药和妈咪爱就回家了。
下午相安无事,又带她出去转了转。等到晚上七点半左右的时候,女儿额头又有些烫,量下体温38.4℃,用温水擦了身体,约么半个多小时后又退热了。然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再烧,我推测,这次发烧已经完全结束了。
但口腔溃疡也很麻烦,嘴巴疼吃不下东西,小丫头蔫蔫的黏在我身上,想到疼就哇哇大哭。最后,用豆浆机打了米糊,她喝了小半碗就睡下了。
今天还是吃的很少,但看样子已经好很多了,早上吃了买来的米糊,中午喝了一碗熬得稀烂的大米粥。拿回来的药,吃了一次就坚决不再吃,狠心想要硬喂,几乎要哭的上不来气,只好作罢。还好只是溃疡,多喝水,过几天自己就会好,也就不再勉强她吃。
这次发烧,就这样过去了。若说是什么经验,也谈不上,因为我总共也没处理过几次。
女儿8个多月时第一次发烧,最高烧到近四十度。虽然之前有了解,但处理时还是慌了神,报到社区医院用酒精擦拭紧急退烧,而后开了泰诺林。至于什么引起的发烧,已经完全忘记了。
第二次发烧是女儿10个月时,在老家连续发烧三天,每次都是晚上十二点左右开始。每次我都用退热贴、擦澡、泡澡给她物理降温,超过39℃时就喂一次泰诺林。退烧时间越来越短,第三天晚上发完烧,到第四天上午10点左右就完全退热了。
第三次发烧是一岁11个月时,也是在老家,和这次发烧过程很像,烧退后满嘴的溃疡,吃了些消炎药痊愈。
也就是说,女儿基本上是每年发烧一次,每次康复的时间都比较短,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健康的体质和厉害的免疫系统。按照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没生病一次,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就又提高一级。
(四)
而我今天我想说的主要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是对于发烧的理解,我是这么认为的: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并不是病。外在因素比如当外来风寒或风热入侵身体时,身体会自动产生抵抗,启动免疫系统,体温升高。内在因素比如感冒、喉咙发炎等疾病也能引起宝宝发烧,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像出牙、积食等也会引起发烧。
体温升高,可以杀死体内很多病毒,有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当体温过高,超过40℃时,可能引起头晕、惊厥、休克,甚至严重后遗症,必须去医院就诊。
很多人害怕高烧会烧坏脑子,尤其是老人都会这么讲。其实,高烧本身并不会烧坏脑子,由于脑膜炎等一些本身就对大脑产生伤害的疾病引起的发烧才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后遗症。
而发烧后不首先送医院,我大概是基于这两点考虑:
第一:只是单纯的发烧且在可控范围内,并无其他症状。最明显的就是,孩子的体温是曲线型的,不会一直高烧下去。
第二:医院容易过度治疗。这点很多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带着发烧的孩子去医院,先是一通检查,然后不由分说就挂抗生素,烧高一些就直接住院挂吊瓶,让人心惊。对于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度,实在是有折扣的。当然也有很负责人的医生,但基本上要靠运气了。
而在面对孩子发烧时,大人必须要保持冷静,细心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查找发烧原因。如果是病毒引起的高烧,在低于38.5℃时,可以通过泡澡、擦澡、退热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多喝液体增加排尿次数。但若是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还是建议先去医院。
同时,要给宝宝勤量体温,大概每半个小时就可以了记录一次,做到心中有数。勤给宝宝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促进体内热量的排除。我女儿平时就非常爱喝水,生病时也一样水不离手,这对于康复有很大帮助。
同时,大人要在孩子面前表现的轻松一些,不要过分紧张,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放松,好的心情也是对抗疾病的良方。
说起来简单,这其实很考验大人的意志,当你摸着孩子滚烫的身体或者孩子哭闹时,分分钟都有“去医院算了”的想法,这其中当然也有不自信的因素。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时,压力会非常大,心里无比煎熬,感觉自己像后妈。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不送医院并不是坚决不吃退烧药。在体温超过39℃甚至更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退热,退烧药是一定要吃的。一岁以内一般是服用泰诺林,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稳定性比较高,副作用也小。两岁以上常用的是美林,也就是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39℃以上的高烧,退热效果明显。还有一种小柴胡口服液,是中药提取的,退热效果较慢,但副作用少。
目前,我用过的就是以上三种,其他的退热药也不是特别了解。但是药三分毒,所以能不吃还是尽量不吃,很多病毒性感冒即使不做药物处理,也是会自愈的。
还有就是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偏方,我的观点是谨慎尝试,可以选择那些安全的对身体没有副作用的方法,如果没有效果,就果断放弃。
总而言之,孩子的免疫系统远比你想象的坚强,只要你给它锻炼的机会,她的免疫系统就会越来越强大,生病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小。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平时也要多学些基本的医务常识,就可以为孩子减轻很多病痛,让孩子远离抗生素。
当然,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一冷一热,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最后,祝所有小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有错误,请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