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山顶上的小学,曾有一百多人,为何如今只剩4个? 丨 教育热点》

“我想有一个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浩瀚的星空”“我最远只到过镇上,但我想去上海看看”“老师,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还没有见过”“我长大了想当一个赛车手,听风声在耳边呼啸”……这是来自甘肃大山里的四个孩子的朴素愿望。

孩子们所在的镇原县马渠镇杜林小学,这是一所山顶上的“迷你”学校。今年秋季开学后,校园里只剩下了这四名学生。

这几天,二年级学生王富安有点不开心,因为他的好朋友王佩佩转学了,“我俩原来一个班,现在班里只有我一个人了,我感觉有点孤单。”说着,他有点想哭了。

二年级学生王富安“顶峰时,学校有127名学生。”王志斌介绍说,他在这所学校坚守了33年。随着易地搬迁及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学生的父母在外出打工的时候,会把孩子也一起带走。学生从一百多人、到几十人、再到上学期的13人,到现在,只剩下这四名学生。山里的孩子虽然性格内向,不擅长表达,但是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老师,您说月亮是从哪里升上来,又从哪里落下去的呢?”这是五年级的刘若阳在课堂上问的问题。山里的环境很好,晚上能看到明亮的月亮,还能听见昆虫的叫声。刘若阳经常抬着头,出神地看着天空,她喜欢宇宙和星空,未来想成为一名天文科学家。

五年级学生王毅斌,眼睛亮亮的、长长的,他喜欢坐在父亲的农用三轮车上享受风在耳畔呼啸而过的感觉,未来想成为一名赛车手。可是到了现在,他都没有出过马渠镇这个小镇子,也只在母亲的手机里见过赛车。

王娅玉是王毅斌的妹妹,现在在读三年级,才八岁的她,就已经能帮家长洗锅、扫地了,未来她想成为一名教师,因为她喜欢自己的学校和老师。

王富安是这所学校里最小的孩子,他喜欢打篮球,但是当问到他最喜欢的球星是谁时,孩子沉默了。老师解释,山里的小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球星。王富安也很喜欢画画,他在画本上画上了田野、马路,还有两朵橙色的万寿菊,这些都是镇原县乡野里常见的作物,他说:“我多想当一名画家呀!”

这所小学现在的校长是刘龙,他是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在几年前,他得知母校缺乏师资力量,二话不说就回到了这所偏远的小学。和当初教自己的老师一起,守护着这群可爱的孩子。

学校和当初相比也改变了很多,教室更整洁了,路面也变成了水泥的,课程也丰富了不少。老师们也经常带着孩子,做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

中午的时候孩子们还会和老师在一起吃饭,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着他们的心。

虽然有很多机会离开,但是刘龙放不下山里的孩子,还想陪伴他们更久更久。像这样的山村小学,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以前的时候,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几个村子的孩子们都会在就近的山村小学上学,那个时候也是村小发展最快的时候。但是到了现在,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多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学校。家长在外出打工时,为了让孩子接受足够好的教育,也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会把孩子也带在身边。

长此以往,山村里的孩子都到外面读书了,村小的生源也越来越少,很多学校都已经没有学生了,师资也是一样越来越少,不少的村小甚至已经被废弃。主要原因还是山村小学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偏远的地区没有足够好的老师,也没有一些比较昂贵的设施。在一些教育资源比较好的小学里,有教学经验更丰富的老师,也有学生学习时要用到的设施,比如多媒体教学用具、基础的实验设施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可以用七三课堂的解决,七三课堂作为一款场景化的智慧学习辅助工具,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讲解和展示所要教授的知识点,为一些经验还不足的老师提供帮助,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新知识点。

不仅如此,喜欢天文和宇宙的刘若阳还可以在上面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七三课堂里尽情了解那些遥远的星球。喜欢篮球的王富安也是一样,七三课堂里有许多专业的篮球知识,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球星,但他以后可以知道如何运球、如何投篮,让这个小小的爱好在心里慢慢发芽。

行进间绕杆运球七三课堂是一款针对基础教育,利用虚拟/增强现实、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前沿技术,针对青少年记忆特点和学习痛难点,将传统教材进行三维立体、可视化、可交互的智慧学习辅助软件。用全新的展现方式,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交互式的操作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七三课堂三维立体的呈现方式和虚拟实验室,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突破地理以及资金的限制,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