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的快乐,是生命最本初的锚点。它是饥肠辘辘时一碗热粥的熨帖,是寒冬里一床棉被的包裹,是疲惫后一次酣眠的释放;也是味蕾被佳肴唤醒的雀跃,是肌肤感受温柔触碰的战栗,是物欲被满足时的短暂充盈。这快乐真实可感,却如朝露般易逝,往往随着需求的更迭而变换,困在“得到即索求更多”的循环里,是生命扎根大地的印记,却也难脱泥土的沉重。
精神的快乐,是灵魂向上生长的藤蔓。它是爱情里两心相照的悸动,是亲情中血脉相连的温暖,是友情间肝胆相照的默契;是提笔挥毫时墨香里的意气,是低吟浅唱时诗句中的共鸣,是踏遍山河时眼底收纳的万千风光;是在社会坐标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用努力换来的尊重与认可,是被理解、被需要时心头泛起的价值感。这快乐比肉体的快乐更持久,能跨越物质的藩篱,却仍免不了被情绪左右,被外界评价牵动,是心灵在世间游走的灯火,却也会因风雨而摇曳。
高级的快乐,是灵魂向更广阔天地的奔赴。它跳出了个体的局限,在信仰的指引下找到精神的归宿,在奉献的行动中触摸到超越自我的意义。是为他人的困境伸出援手时,对方眼中亮起的光;是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时,感受到的与时代同频的脉搏;是用智慧与汗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浅浅足迹,让后来者能循着微光前行;是用善意与力量让人间多一分温暖、多一分美好,让天地间因这微小的存在而多了一份生动。这快乐不再依赖外界的给予,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与坚定,是灵魂站在高处俯瞰人间时,心中涌起的辽阔与安宁。
顶级的快乐,是快乐本身的消解——不需要快乐,就是没有快乐,不向外求。什么都不太在意,什么都懒于计较,什么都不心动,什么都不留恋。忘记自我,对个人只要求静心。向春风一样在天地间奉献行走,似有似无,无声无息,随心所欲,来去自如。对一切外相的全然接纳,不执着于得失,不计较于对错,不被外界的喧嚣搅动内心的波澜。自我的边界在这时消融,不再有“我要追求什么”的执念,也没有“我曾失去什么”的怅惘。痛苦如同一阵风,来了便来了,去了便去了,不刻意抗拒,也不沉溺其中;道理如同一朵云,看过便看过,不必挂在嘴边向人宣讲。
就像春风拂过大地,不执着于是否被歌颂,不要求万物回报,只是自然地吹绿了草、吹开了花,在天地间自在游走。它似有似无,你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却抓不住它的形状;它无声无息,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万物。行住坐卧,皆随本心,没有必须抵达的目的地,没有必须完成的使命,来去自如,了无挂碍。这时,快乐不再是一种需要刻意追求的状态,因为生命本身已然与天地相融,在“什么都不是”中,达成了“什么都是”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