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一根筷子两头尖 讨论时忽然想写写看,因为南海的一些细节不太了解有待大家指出。
原本是想写写罗兴伽人的,可是写着写着成了江喜陀传了,不过也行。
「他改变了缅甸。」
——《江喜陀传》贺圣达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注:该南京即周国南邑】
(一)继位
在阿奴律陀以蒲甘为中心征服缅人诸邦后,立即打着以获得上座部经典的名号发动了针对卢蒙人【1】的战争。
虽然阿奴律陀成功地摧毁了卢蒙人的中心直通并掠夺了大量工匠与僧人,但并未彻底征服卢蒙人,而是迅速回师蒲甘以防备被征服的公侯们反叛,同时他也计划着北上进攻掸人【2】,打通攻向妙香【3】的道路。
阿奴律陀回到蒲甘不久,其手下大将江喜陀(一说是养子)发动了政变夺取亚扎【4】的位置,立刻着手准备对孟人的战争。
江喜陀之所以如此心急,一大原因便在于其得为不正,急需用战争来证明合法性和稳定公侯贵族们对自己的效忠。而除此之外,完成超越阿奴律陀的功绩也是其目标之一。早在攻打卢蒙人时,江喜陀便会见了周国使者,使者通过他邀请阿奴律陀与周国联盟共同夹击注辇【5】,而为了提高成功可能,周国使者还告知上座部的圣地细兰岛正被信奉婆罗门的注辇占领,希望用宗教仇恨激发他们的斗志。
阿奴律陀出于维稳的考虑拒绝了周国使者,而刚继位的江喜陀正愁没有借口,于是再度与周国使者接洽通过了《南邑盟约》,但是该条约中江喜陀对于陆上夹击的条款要求的比较模糊,明确的一点是要求细兰岛处于两国共管并划定区域。
注:
【1】今称孟人
【2】即中国所谓之傣人
【3】即大理
【4】Yaza,缅语对Raja的异读
【5】显然周国并不清楚蒲甘政权与注辇有重山相隔
(二)罗兴伽
为了获得出海口,同时也为了打击不服者,对卢蒙人的战争就此爆发。江喜陀一方面调兵遣将,另一方面假意与注辇交好,从而借用其海军帮助自己围攻沿海的卢蒙城邦。然而江喜陀发现仅仅依靠注辇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为注辇提供的海军数量太少,而汉人的船只虽然众多,但要价太过昂贵,无法建立大规模的船队。
于是他注意到了罗兴伽人,这些是生活在缅人西南部沿海山区的一个说着类似语言的族群,缅人称之为旦迎瓦底。
罗兴伽人由于地形所迫,很早便开始了以海为生的生活,主要活动于印度洋沿岸。而这也使得他们接受了各地的信仰与风俗:回教、上座部、婆罗门乃至科普特派十字教,这也导致罗兴伽人拥有了丰富的海上经验乃至「男人一生至少要出三次海」的习惯,可谓是理想的水手,同时复杂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他们不可能紧密抱团,作为雇佣兵也是令雇主满意的存在。
于是江喜陀大规模征召罗兴伽人组成海军,而罗兴伽人也并未辜负他的期望,大批船队不断袭击卢蒙城邦,封锁港口加快投降,令蒲甘军在罗摩迎【1】势如破竹。江喜陀征服卢蒙人后在借鉴汉人的政治形式后改变了阿奴律陀的做法,虽然卢蒙领主仍拥有统治权,但其领土会被割裂一部分给江喜陀亲信的缅人贵族。但这种做法在沿海受到了阻碍,虽然周国希望得到一个强力的盟友,不过这个盟友不能对自身产生威胁,起码要遏制其海上力量。因此周国煽动罗兴伽人向江喜陀要求获得领土,否则将以海上力量为要挟。
江喜陀一开始愤怒地拒绝了,然而数次谈判与武力冲突迫使他选择让步,毕竟在拥有属于缅人的海军之前,他不得不依靠罗兴伽人的力量。于是他将最南端,被卢蒙人称为勃固的地区封给了罗兴伽人,让他们在此修建城市,负担封建义务。同时,尖端之上一个被命名为仰光的城市也开始修建,作为王室直属地以监视罗兴伽人。
就此开始,罗兴伽人分为了两支,位于山区的仍从事海军(包括海盗)与印度洋商业的事业,而在勃固的这一支则被称为若开,开始受南海地区的文化影响,他们的商船出没于各国港口。
注:
【1】卢蒙人对自己居住之地的称呼,意为快活之地
(三)转轮圣王
江喜陀最终还是实现了保卫细兰的雄心,在汉达瓦底【1】修建十年后,一支由罗兴伽、卢蒙和周国战船组成的船队向细兰进军,乘注辇不备大败岛上驻军并实行分割占领,宣布细兰岛共处蒲甘与周国的统治之下。尽管如此,细兰的僧伽法师仍然赠予了江喜陀「今世之转轮圣王」的称号。不过江喜陀在得知时已病入膏肓,可得知后坚持起床并艰难地完成了仪式,三天后荣登极乐。
江喜陀的死带来了一连串的反应:首先,由于其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所有有继承可能的贵族们就此开始了混战,令蒲甘的扩张势头被遏制。但卢蒙人却因为缅人领主的制约而没有发起大规模叛乱,反而支持缅人领主去蒲甘分一杯羹。
若开人乘机向当时暂时成为蒲甘亚扎的修罗(人名)要求废除税收兵役,仅做表面的臣服。而修罗虽然面临着众多王位继承人的威胁而允诺了要求,但在征用罗兴伽人为水手方面坚决不肯退让,作为补偿,若开人可以自由在罗摩迎开拓,不再局限于勃固一地。
周国则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不得不面对来自注辇的更大压力,在细兰海战场上开始处于下风。为此周威公柴若讷不得不寻找更加可靠的助力。
注:
【1】缅人对勃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