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六一儿童节:童真与巨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适逢“六一”儿童节,朋友圈里渐次晒出各种找回童真的动态。心理学家说,人越长大,越难获得童年时间简单的快乐,反而很容易重复童年的不快乐。成年人的“六一”大约就陷入这种逻辑,想着法子找童真童趣,比真正的儿童看起来更起劲的多。名为“几年几班”的餐馆在今天生意会格外的火爆,一些青丝白发夹杂的中年人,脖子上戴着红领巾,穿着海魂衫,扎着羊角辫,肆意地笑着闹着,仿佛找回了童年的自己,但有时候笑着笑着会笑出泪来。

    每个人都有权力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选择孩童般的快乐。但生活里,某些成年人由于多种原因会滞留在婴儿期,依赖于环境,索取为主较少奉献。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巨婴”。这个极少数巨婴群体,会对周围人充满过度的依赖,思维中充斥着“应当”,享受到他人的牺牲和奉献后一脸的理所当然。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常常表现为外归因,也就是什么都是别人的问题和责任,如婴孩儿般无辜和无助。特别把自己当太阳,周围所有人都需要围着自己转。最为典型的当属“啃老族”,一副爹妈上辈子欠他(她)一个亿的表情,索取无度,榨干为止。实在说不过去,就插着腰说:你生我,经过我的同意了吗?亲密关系中如果一方存在巨婴现象,另一方将如背负一个脑瘫儿般前行,扔不掉对方也无法站起来,负重前行。严格来说,巨婴是一种人格缺陷,是自体不完整的状态,与童真无半点关系。团体中如果有一个巨婴存在,将成为团队木桶理论中的那个短板,拖累团队的动力和效率。

    总是会想起那句话:你可以不成功,但千万别招人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