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心绪颇不宁静。炎炎烈日更加重了这种心情。
鉴于前几天一直往“生态”方面想事情,就想着寻几本生态文学方面的书来看,一方面加深专业素养,正好也可以陶冶下性情。
美国生态文学三部曲分别是《寂静的春天》《瓦尔登湖》《沙乡年鉴》,这应该就是我近期必读书目了。当然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文章也围绕这个主题而来。
不禁感慨我国生态文学著作之稀少,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可以说是少数的生态文学了。
因时间有限,一天所阅内容十分有限,所以今天只能是取凤毛麟角,以充日更,汗颜!也会尽量完整更新。接下来正文:
他的一生简单而孤独,也可以说,他的一生绝不简单,也毫不孤独。
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世所罕见。他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和他神交的人可多得不得了,无论那个年代还是如今这个年代,渴慕他的人数不胜数。
一片湖,一把斧,一双脚探索生活的真谛。
《瓦尔登湖》澄净了人世俗欲。
“人可是在一个大错底下劳动的啊。人的健美的躯体,大半很快地被犁头耕了过去,化为泥土中的肥料。”
他认为辛苦的劳作毁了人的身体,不如简单生活,享受自由。
他竟真的去实践了,一个人深入湖边森林,居住两年。
“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外表生活再穷没有,而内心生活再富不过。”
提倡极简生活,倾心内修。
“多少个冬夏黎明,还在任何邻居为他们的事务奔波之前,我就出外干我的事了!”
每一个黎明都那么的美,不要在沉睡中浪费。为了学习,为了生计,你还在机械地起床吗?还是说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对晨光的爱慕,你不由自主地想早起。
他行文中的那种悠闲、幽默、怡然自得,非真独居者不能有此风格。他把别人的农场纳入怀中、纳入诗人的韵脚之中的那种窃喜感,令人忍俊不禁。
他说“巴黎的猴王戴上了一顶旅行帽,全美国的猴子学了样”。这种调侃的口吻让人捧腹大笑。
他不是要给人一种隐世独居的生活,相反的,他要阳光的走进生活中去。他是积极地去生活的。
他要体验林居生活,诉说此种生活的简单、自由、美好给世人听。他没有像中国隐士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相反的,他要把他生活的经历告诉他的邻居们,他要演讲给他们听的。
邻居们会问“你吃什么”“你不害怕么,夜里跑到山上、湖边去”“快讲快讲,都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他像看透一切的智者,自己动手,有衣有食有房。一有空闲,优游地漫步着林间小路上。观察,谈话,记录。
明天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