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孩子。对于他人有求必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
同学借一支笔,我说好,然后再也没有看到过那块有着我最喜欢卡通画的笔;
有一条漂亮的裙子,表姐说要借穿,我说好,于是裙子也成了她衣柜的一员;
长大了,同学到深圳来想让帮忙介绍一份工作,我说好,可是最后我还是被拉黑了。
习惯性的索取,不仅没有的感激,反而接二连三的麻烦。
借着朋友,亲人的名义,会把帮助作为天经地义。却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失了分寸感和界限,也就失去了真正走进对方内心的机会。

俗话说的好:帮你是情义,不帮你是道理。
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会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体谅他人的不易,将心比心,不让双方的交往成为彼此的负担。
黄磊在一个节目中曾经说过:我反对爱情慢慢变成亲情。
初次听到的时候,很诧异,爱情的最终走向不都是亲情嘛。两个人,一个家,这不就是典型的亲人之间的标配嘛。
可是细想一下,一旦两人变成了亲情,于是很多事情都变得理所当然的接受,而忘记了参与。
妻子每天做好饭菜,等你回家,你会觉得天经地义;
可是你忘了,她也曾是家里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洗手做瓢羹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因为爱。
丈夫每天辛苦工作回到家,你会抱怨他回家晚少陪伴;
可能你也忘却,那个骄傲的男孩子,愿意为你和孩子撑起这个家,也是因为爱。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绝对的义务需要对你好。

虽是家人,他们的付出也需要被看见,被感激。
真正的骨子里的善良,不是一味的索取和接受,也不是一味的说好和妥协,而是像舒婷笔下两棵树,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实现一种良性循环。
我们懂得分寸和界限,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心对待每一个身边人,不卑不亢,遵从内心;珍惜别人的每份付出,善待他人,体谅不易。
对别人理所当然的索取,说不;
对自己一味的妥协,说不;
真正的善良,应该从说“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