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所学的四大模型把目标达成术作为主题,练习一下。
四大模型
GROW成长模型
目标:学会目标达成术
现状:自己做的月计划常常实现不了
路径:参加目标达成术第四期;认真听课,根据要求填表格;根据表格执行计划;根据反馈调整计划并且记录反思。
任务及行动:
6.7开始,听课四天
认真根据要求填写表格
根据助推反馈,调整表格内容
按计划执行。
无论完成还是未完成,简要记录。
RSQC期待管理模型
范围:13天内完成一轮目标达成术的练习。
进度:6.7-6.20
质量:每一张表格认真填写,经助推指导后立刻修改。每天记录课程内容与反思。
成本:每天一小时
PORT管理者思维模型
目的:让自己工作生活游刃有余
目标:运用目标达成术一个周期
成果:工具表格三张,实践期表格六张。完成的三课教案。
任务:
1.听永澄老师的三堂正课,并做笔记。
2.根据话术填写表格。
3.根据助推反馈修改表格。
4.根据表格进行实践。
5.每日记录实践成果。
6.最终反思复盘。
7.白天没完成的话,晚上写。
SMART
明确的:13天把目标达成术(初级)理论和实践走一遍。
可衡量的:三张工具表格,六张实践记录表格,三课教案。
可达成:肯定可以
相关性:让我以后更清晰的达成自己目标。
时间限制:13天
反思
1.比较大的问题是学习不够深入、透彻。听了一遍,看了一遍就以为自己懂了,其实结业考试第一次只凭印象才考了65分,复习了以后也只涨到75分。后来根据算法和请教才达到90分,终于可以结业。
为什么分数这么少?
(1)概念掌握不清晰。只是把流程过了一遍,并不是真正掌握了几个模型。做题时,面临相似选项就会混淆。其实还是应该讲一遍,用费曼法掌握会好很多。
(2)最开始以为不用复习就可以答出问题,高估了自己的掌握程度。
(3)修改时候重点不对。分数不够时,我是从第一题开始,一道题一道题推敲的。后来看到群里说错误率最高的是最后五道多选,先复核多选是提分的好办法。
(4)其实这还是思路和路径选择有问题。
2.风险预估方面要尽量设想全面。
比如实践第一天,是个周一,很多杂事一下子涌进来,占用了我一个上午,没做任何跟目标达成相关的事,让我非常焦虑。
以后周一设定相对简单好完成的任务,或者周日提前完成点。
黑天鹅总会出现,要留有弹性时间。
3.做事热情总是递减。开始干劲十足,后来就疲软了。
对策:
(1)列出清晰的进度表。
(2)每周要留有一天放松,不能安排全满。
(3)8C模式要写下来,有懈怠的时候认真看。
(4)尝试游戏化自己任务,设置成打怪升级模式,看看能否改变无聊和焦虑感。
4.实践期亮点和不足的提取,要针对现实与设想的偏差,要分析本质原因。
(1)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
(2)任何关于how的问题,都要先问why。
收获:
1.工具表格,实验期表格,话术,案例,和自己进的坑。
2.质量一定要有清晰标准。可以明确衡量。
比如,我最开始说以公开课标准写教案,这个“公开课”或者“高质量”就是不清晰。经过和梓畅反复讨论,变成每课至少有两处亮点,有一处自己的独特思考,围绕1-2个中心问题展开。
这样,标准就清晰、可衡量多了!
3.最重要的事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中体现。
我以前常常觉得看娃浪费了我的时间,导致任务完不成。经过助推梓畅梳理,我发现了最重要的是宝宝,我的价值观其实一直很稳定。不必纠结。
4.“一课一得”是个好用的标准,时常提醒自己。
5.风险防范四个策略:减小,规避,转移,承受。
今晚复习知识:
刻意练习
1.不要停留在舒适区,做低水平重复的练习,陷入到“路径依赖”的陷阱里。
2.练习要有目的,要有清晰的意图,要有支撑这个意图的目标和具体训练标准。
这次训目的练是否明确?将目的写下来供练习时反复回顾。
这次训练能否让自己走出舒适区?
训练中是否专注?分心时做的事情是否也围绕这个目的?
训练过程是否包括反馈?让自己了解对错以及改进的方式。
3.刻意练习应该边界清晰,有导师指导。
训练体系,
放慢速度,重复训练
强化反馈……反馈是否达到标准。记录,复盘,分析,总结。再尝试,不断靠近标准。
拒绝自动完成。
4.碎片化知识加工,可以组块化、图形化,栅格化(穷举所有可能性)。
增加信息模块的联系和调取速度。持续书写,教给他人。
5.持续封装可组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