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这种东西本来就应该在那里的,该来的就会来,没有什么争不争的,其他的靠努力奋斗就可以了。攻读学位,应聘,加薪,减肥,变漂亮,你只要拼搏奋斗就可以得到,但是爱情,茫茫人海中,到哪儿去拼搏?找谁去奋斗?”这是电影《剩者为王》中盛如曦(舒淇饰演)的经典台词,也是很多剩女的心情写照。
本人不太喜欢“剩女”这个词,表面上的意思是被剩下来的,其实她们只是不愿意将就,不愿意为了结婚而结婚,除非是因为爱情。近段时间,娱乐圈中的陈晓与陈妍希,林心如与霍建华,舒淇与冯德伦等纷纷携手走进了婚姻。于是,大家都发出了“要嫁就嫁给爱情”这样的观点。
可是当真的遇到了《剩者为王》中如曦妈为了女儿的婚事操碎了心,与她吵架吵到情绪完全失控,再后来得了老年痴呆症这样的情况。嫁给爱情,这样的原则真的还能再坚守下去吗?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妥协,与一个认为差不多合适的对象结婚吧。
当然,剧中的如曦也不例外,当她与那个能给她爱情但暂时还给不了婚姻的马赛以拥抱结束后,决定与相亲对象白医生走到一起时,白医生说出了她爸爸对他说的那一番感人的话,那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
“我也是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够结一场没有遗憾的婚姻。我可以把她的手无怨无悔地放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手里,也不至于我后悔当初怎么就这么把她送走了。她不应该为父母结婚,她不应该到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因为我是她的父亲,她在我这里,只能幸福,别的不行。”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这样得到家人的支持,能够这么幸运和幸福?或许大部分家长都是从最初的唠叨到争吵到最后无奈地接受子女的这一现状吧。而那些错过了所谓黄金年龄的单身女性们,是否能扛得住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得取决于自己是否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能给自己爱情的对象,不管别人怎么催促着急,不管家人怎么软硬兼施,内心的那份坚持依旧不动摇。在爱情来临之前,风风光光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等待,那那个人迟来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很多人的状况是比较尴尬的,一方面要与外界做无力地对抗,一方面连自己也感到很迷茫。当容貌不再年轻,当渐渐逼近直至错过了生孩子的最佳年纪,还能再温和地坚定下去吗?相信爱情没有错,可是不要过度夸大了它的意义和永恒,毕竟在漫长的岁月里,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否则现代社会就不会有那么高的离婚率了,难道离婚的家庭当中最初都没有爱情?
我有个朋友Z,她和老公是同班同学,两人爱得死去活来,甜甜蜜蜜,因为是异地恋,她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来到男方所在的城市。一年后结婚,可是随着小生命的到来,当初的那点激情在日常的琐碎中逐渐减退耗尽,两人都失去了耐性,懒得去沟通,一沟通就是争吵,数落对方。
因为爱情,才促使两个人走到一起。但是要长久下去,还得提高经营婚姻的能力,要能够做到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反过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否真的就不幸福了呢?像我们的父母那一辈,有多少是自由恋爱?大多是因为别人的介绍,认定谁就是谁了。而他们也能够做到相敬如宾,相互体谅,在逐渐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滋生了爱的力量。
朋友G在三十岁之前都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用别人的话说是高不成低不就。一拖再拖,终于在三十二岁时和她相识不到三个月的男友结婚了。或许没有那种强烈的爱情,只是看彼此顺眼,舒服。婚后,他们也过得很好。能够经得起平淡的流年,不是仪式上的那些浪漫,而是生活中那些细小的感动。,
所以,既然是观点,就会带有主观意识,是在某种情境下所产生的想法。它不是公式,不能套用,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不是每个剩者都能成为王,都能遇见想要的爱情,和自己的外在条件,内心修为,生活圈子等都有关系。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不能以他人的那些模式来标榜自己。
选择谁,选择哪条路,都应该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为了迁就或赌气而做出的无奈对策,否则会成为将来抱怨的借口。幸福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关键是身心要感到愉悦。他人眼中的幸福,不一定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