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元宵节。大连烟火晚会再次在跨海大桥点燃,6800米星海湾大桥,7.4公里观赏范围,10万发礼花,十几万人蜂拥而至,朋友圈再次上演全方位、多机种、多平台的直播。
我数了一下从晚上7点开始,一直到12点,朋友圈有上百个朋友发圈,大致分为这么几类:
1、炫耀类。我站C位,我拍的照片美不美?
2、自豪类。大连,家乡,很美。
3、打卡类。你在,我也在,照片像素怎么样无所谓。
4、收藏类。转发公众号相关推文视频留着慢慢看。
5、祝福类。和家人朋友合影、祈福元宵节。
6、感叹类。烟花易逝,珍惜流年。
7、走步类。你们都是徒步2万步回家的吗?晒个微信运动来。
8、广告类。发个烟花图片,带上自己的业务或二维码。
9、工作类。直播收工,推文完毕,给自己点个赞。
10、攀比类。分会场的烟花还是赶不上主会场,今年赶不上去年。
11、记录类。几点出发,几点回家,秩序怎样。
12、励志类。年真正过完了,万象更新该干点正事了。
13、机智类。坐在家里看直播,可怜你们又冷又奔波。
14、遗憾类。可惜没去成。
15、暖心类。警察叔叔辛苦了。
16、质疑类。花那么多钱呲花,干点啥不好吗?
17、直播类。恨不得把现场搬给你,双击666。
18、无视类。你晒你的烟花,我晒我的汤圆和美食。
19、自嘲类。来晚散场了,难道我要做最美的逆行?
一切内容皆IP,从大家发的朋友圈里,也折射出不一样的个人品牌观,有的人希望展示出比别人强的一面,有的人希望给自己立个flag,有的人希望凑个热闹,有的人为盛世自豪,不管怎样,在发圈的那一刻,都折射了内心的一种潜意识,不同的是大家对这种潜意识的洞察不同。
这些内容,大多都是正能量的,说明大家都不希望被别人看成是负能量的人。而且,这些内容里基本都带着一种情绪,这是伴随烟花释放的一种情绪,每每有重大的热点,会激发大家的某种情绪。这也应和了传播学中的理论,叫做“沉默的螺旋”,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当然还有很多人,就如我一样,选择沉默,不是因为有反主流的观点,其他人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我想,我大概是不想给朋友圈添堵,也没有更好的类别适合我,所以我憋了这么篇日更,算是20、旁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