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指的是有创伤经历的各种情绪体验,没办法说出最真实的自己的状态,是早年不恰当的养育关系形成的。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儿,绝大部分情况下,童年经历的创伤,被我们遗忘在黑暗的角落里哭泣,她是孤单的、渴望被看到、被关注的、是一个受伤的状态。
什么情况下,内在小孩会跳出来?
第一种、当你有情绪的时候。
比如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明明这条路最熟悉的,既没有鬼,又没有坏人,但是,就感到害怕和恐惧,这时,说明你的内在小孩出现了。
在一个群体中,即将面临分离的时候,你瞬间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时仔细挖掘一下,也是你童年曾有着一段突如其来找不到父母的经历,每当类似分离的情景出现的时候,内心受伤的内在小孩很快就会跳出来。
第二种、在关系中。
你带女儿买衣服,女儿选了一条牛仔运动裤,你说:
“这个不好看,你看这条裙子,带着蕾丝花边,妈妈觉得很漂亮,你要不要试一下?”
觉察一下,虽然你没有受伤,也没有情绪,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多半是你小时候没有穿过带蕾丝花边的裙子,与其说给你女儿选衣服,不如说是在满足你童年那个未得到满足的内在小孩,看似在满足女儿,实际是为了自己。
给女儿报古筝班、钢琴班,其实是你想学古筝,你想弹钢琴,你的梦想没有实现,所以让你的孩子去实现。
第三、 “我都是为你好”的时候。
你饿了,要给孩子买吃的,你冷了,让孩子穿更多衣服,用你的感受来替对方做决定的时候,说:“我都是为你好”,内心一旦产生这种声音,多半就是你的内在小孩跳出来了。
内在小孩有哪些表现特征呢?
第一、有负面情绪出现。
所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都是我们的内在小孩在作怪。
当你花钱的时候,总觉得要省着点花钱,万一将来没钱了怎么办?因为童年目睹了父母为了赚钱养家,节衣缩食,那一幕深深的刺痛了你,每当花钱的时候,金钱的匮乏感就涌上来了,对未来的焦虑、恐惧情绪,就是受伤的内在小孩。
第二、创伤经历没有得到疗愈。
比如说一个小女孩,在体育课上被男老师不小心触碰了一下胸,当这个小女孩看到,老师传递了那种占便宜的眼神的时候,这个女孩儿从此就会觉得自己很羞耻,回去后告诉她的妈妈,她的妈妈不但不安慰她,还说“你这个不要脸的,怎么能不保护好自己呢?”或者大发雷霆,把小事扩大化,找班主任,孩子就会受伤。
同样一件事情,也是一位小女孩,被体育老师摸了胸,当她很受伤的哭着跟妈妈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妈妈什么也不需要说,只需要把这个女儿揽过来,让她的女儿扶在她的胸前,告诉她:
“有妈妈在,妈妈是爱你的,此刻你是安全的,哭出来吧,妈妈会保护你的”
这个时候,女儿一定会在妈妈的怀里哭泣,把在学校里受伤害的负面情释放出来,这个事情虽然经历了,但是没有对她造成伤害,长大以后,她依然会昂首挺胸,认为自己很美。
同样一件事情,并不是说这件事情一定会对这个人造成伤害,而是遭遇了创伤性事件以后,有没有得到父母的及时回应和情感抚慰,是否能给到我们一种安全感。
遇到创伤性事件,只要父母第一时间能够给予回应,抚慰我们的情绪,并且告诉我们: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安全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父母都会保护我们的,我们就不会受伤。并不是每一个创伤事件都会令我们受伤。
第三种、渴望被关注。
童年当我们受伤的时候,要么不敢求助,要么求助了没有得到父母的及时回应,所以我们的内心就一直渴望被父母关注,渴望被看到,如果你总是渴望被看到,渴望被关注,一直活在证明中,慢慢的养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的时候,一定是内在小孩开始出现了。
第四、压抑自己。
当你想说一句话,打算吐出来,又咽下去的时候,这一刻往往也是你的内在小孩出现了。为什么不敢说呢?一定是你觉得不安全,你对你说出去的话,认为会招来麻烦,有恐惧,这个时候就往往会咽回去
怎样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
每一个疗愈一定是从自我疗愈开始的,自我疗愈又是从能够认领内在小孩开始的,与内在小孩相联系的一定有一个内在父母,一个普通的男人和女人,只要有了小孩儿,这个男人和女人才变成了父母,所以只要有内在小孩,一定有内在父母。
疗愈内在小孩的责任,一定由内在父母充当,她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个我,承担着两种角色,一个是内在父母,一个是内在小孩。
每个人的内在小孩年龄阶段不一样,有的是四岁,有的是六岁,有的是十几岁,更多的童年创伤主要集中在0到6岁。民间有个说法:“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寻找内在小孩就是把意识集中在六岁以前,充分调动身体的记忆和潜意识,努力回忆0到6岁和父亲的关系怎样,和母亲的关系怎样,父母是怎样照顾你的,或者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姥姥、爷爷等这些扮演妈妈角色的人,他们和你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
这个几乎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模式。
如果一个人童年从来没有被妈妈眼神关注过,从来没有被妈妈亲吻、拥抱、抚摸过。这样的一个人,长大以后,面对亲密的肢体接触,会感觉到心慌、肉麻,觉得不能靠近。甚至当女儿扑向她怀里的时候,她会对女儿说:“这么大了,一边去,自己玩儿去”其实是不能接受亲密,因为你的童年没有被妈妈的肢体亲密的接触过。
0到6岁,在物质上没有得到父母的供养,想买东西,不能及时满足,很容易把童年的匮乏带到成年的生活模式中,长大了,有了赚钱能力,不敢享受,只知道攒钱,拼命的攒钱,都是困在了童年对物质匮乏的状态中。
0到6岁与父亲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我们一生人际关系的模式,对待财富的关系、工作的憧憬、事业干劲等等,基本上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奠定了。
父母能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他们没有给到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爱,是因为他的父母也没有给过他们关爱,一个人不可能把他没有的东西给到你,他匮乏,只能把匮乏给予你,如果我们匮乏,我们给到我们的孩子还是继续匮乏。
选择自我成长,自我疗愈,愿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成长是自己的事,不是父母必须为我们负责任,只要成人了,必须自己认领自己的内在小孩儿,
第一步、看见内在小孩,觉察,唤醒童年的一部分记忆。
调动记忆,回到零到六岁一些场景。有一次,父母吵架了,爸爸走了,妈妈也走了,他们把兄弟姐妹留在家里,都不管了,晚上黑灯瞎火的又有老鼠,很害怕。
父母突然失踪,有活不下去的焦虑、恐惧情绪,恐惧就是她受伤的内在小孩。
回到当时场景中,当初是什么样的房间,什么样的屋子,东西怎么摆放,看到那个在黑暗中哭泣的,哆哆嗦嗦,非常害怕的小女孩。
每个人不一样,只有你最了解自己。
第二步、和内在小孩对话,安抚她的情绪。
还原小时候受伤的场景,看到那个五岁的小孩,用内在父母的声音对她说:
“亲爱的,我知道,这么多年你一直躲在角落里哭泣,你渴望被看到,现在我来了,你是安全的,抱抱你,跟我走出来,走到太阳下面,这不是你的错,父母吵架和你没关系,父母都是爱你的,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你是值得被爱的。”
看看你的内在小孩伴随的情绪主要是哪些,给到他相应的安慰,带她走出来,倾听她的需求,和她说相对应的话。
第三步、拥抱内在小孩。
双臂交叉,放在你的肩头,紧紧的拥抱自己。对她说:“亲爱的,你是安全的,到这里来,我会保护你的,给她肢体的接触和抚摸。
除了自己以外,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可以做我们的内在父母。安静的坐在咨询师对面,放松下来,卸掉伪装,回归到那个受伤的、真实的、内在小孩的自己。
我们的头脑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会自动屏蔽掉那些令我们痛苦的、不能接受的、过往的记忆,只愿意记住能够让我们存活下来的东西,而我们的身体的记忆是非常诚实的。
比如2岁的时候,有过一段溺水的经历,那一刻就是面临死亡,为了保护自己大脑选择自动屏蔽那部分记忆,成人以后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到水会有恐惧,不敢靠近有水的地方,明明知道游泳池是安全的,连你大腿膝盖都没有到,就是不敢,因为你的身体里一直储存着两岁溺水的那次十分痛苦的经历的。
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唤醒身体里的那部分记忆,找到童年的那个创伤性事件,把你内在小孩典型的情绪挖掘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自我疗愈,可能就会顺畅得很多,否则你自己很难摸索出来。
所以,心理咨询师做完一次咨询以后,你就感觉到心里的一块石头往下沉,情绪落地了,开始流淌、涌动起来了。是因为透过他专业的方法,把你内在想法调动出来了,你的内在小孩一直在黑暗的角落里,当他能够呈现在咨询室的时候,当黑暗见到光的时候,他就消散了。
当黑暗一次又一次的在光下扑晒的时候,黑暗就不复存在了,你内心受伤的想法就得到了疗愈。
每个人内在小孩被遗弃的年龄不一样,经历创伤的年龄不一样,所伴随的具体的情绪不一样,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
不管你是哪个年龄阶段受的伤,伴随什么样的情绪,经历了什么事情,一旦我们认领,并且与我们的内在小孩对话,拥抱了我们的内在小孩,他把带出到光明下来,在太阳光下不断的曝晒的时候,给予他情感滋养、情绪抚慰,这一部分就会成为我们生命重生与活力的源泉,受伤的小孩得到疗愈以后,恰恰发展出一种反向的生命力来。
一个人面临了被分离、被抛弃的创伤以后,疗愈了这部分内在小孩,你的生命更有活力了,可以独自面对很多事情,从此再也不害怕分离。一个自卑的孩子,不认同自己,这一部分疗愈了以后,恰恰会变得特别自信。
内在小孩,是一种有创伤经历的情绪体验,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哭泣,是一种受伤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在关系中、在“都是为你好”的状态中,内在小孩儿会跳出来。
内在小孩儿的表现特征有:有负面情绪,过去的创伤没有得到疗愈、渴望被关注、常常压抑自己。
疗愈内在小孩的方法:回到零到六岁当时受伤的场景中,觉察唤醒童年受伤的部分记忆,和内在小孩儿对话,安抚他的情绪,拥抱内在小孩儿。除此以外,还可以找专业的咨询师,唤醒身体的部分记忆,找到童年创伤事件中,把他当初的情绪挖掘出来曝晒。
内在小孩儿一旦被疗愈,曾经创伤的部分会成为我们生命重生与活力的源泉,会发展出一种反向的生命力量来。
疗愈内在小孩是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把你的内在小孩赶紧认领回来吧,她已经等你很久了!
到心里的一块石头往下沉,情绪落地了,开始流淌、涌动起来了。是因为透过他专业的方法,把你内在想法调动出来了,你的内在小孩一直在黑暗的角落里,当他能够呈现在咨询室的时候,当黑暗见到光的时候,他就消散了。
当黑暗一次又一次的在光下扑晒的时候,黑暗就不复存在了,你内心受伤的想法就得到了疗愈。
每个人内在小孩被遗弃的年龄不一样,经历创伤的年龄不一样,所伴随的具体的情绪不一样,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
不管你是哪个年龄阶段受的伤,伴随什么样的情绪,经历了什么事情,一旦我们认领,并且与我们的内在小孩对话,拥抱了我们的内在小孩,他把带出到光明下来,在太阳光下不断的曝晒的时候,给予他情感滋养、情绪抚慰,这一部分就会成为我们生命重生与活力的源泉,受伤的小孩得到疗愈以后,恰恰发展出一种反向的生命力来。
一个人面临了被分离、被抛弃的创伤以后,疗愈了这部分内在小孩,你的生命更有活力了,可以独自面对很多事情,从此再也不害怕分离。一个自卑的孩子,不认同自己,这一部分疗愈了以后,恰恰会变得特别自信。
内在小孩,是一种有创伤经历的情绪体验,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哭泣,是一种受伤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在关系中、在“都是为你好”的状态中,内在小孩儿会跳出来。
内在小孩儿的表现特征有:有负面情绪,过去的创伤没有得到疗愈、渴望被关注、常常压抑自己。
疗愈内在小孩的方法:回到零到六岁当时受伤的场景中,觉察唤醒童年受伤的部分记忆,和内在小孩儿对话,安抚他的情绪,拥抱内在小孩儿。除此以外,还可以找专业的咨询师,唤醒身体的部分记忆,找到童年创伤事件中,把他当初的情绪挖掘出来曝晒。
内在小孩儿一旦被疗愈,曾经创伤的部分会成为我们生命重生与活力的源泉,会发展出一种反向的生命力量来。
疗愈内在小孩是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把你的内在小孩赶紧认领回来吧,她已经等你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