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说,你可以写一写你的原生家庭。是啊,有些痛是要说出来的,不然,要带到棺材里去吗?临终的时候,想一想,心里包裹着多少的委屈和痛苦,像没事儿人似的,然后就离开了,仿佛这个世界都没有人认识过你似的。既然痛,就说出来,反正已经是很痛了,抱着这些痛又做什么呢!
说起原生家庭,我头脑里就会闪现这么几个画面,挥之不去的,萦绕在心头吧。
第一个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父母吵架、打架、冷战的情形,整个屋子像冰窖一样,有时候是吵闹,动手,继而就是无穷无尽的冷战,那个冷战,仿佛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无穷无尽的漫长,漫长得以至于我都忘了他们还能正常生活,或者说,冷战就是正常生活了。
那种无穷无尽的冷,仿佛空气凝结了一样,成了生活的主流,好不了多长时间,又开始这个循环,循环往复,我也就习惯了。从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无聊,再后来,劝他俩赶紧离了算了,各自找自己的幸福生活吧。可是,他们也不离。不离也不理(写到这儿,我突然打了个冷战),就这么耗着。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我上大学离开家,去住校,仿佛才可以离开那无穷无尽的循环游戏了。
第二个镜头是回到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从姥姥家出来,我跟着妈妈慢慢往外走,妈妈一边推着自行车往前走,一边问我,要是妈妈和爸爸离婚,你跟谁呢?我,无语,我只有四五岁吧,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妈妈又一直往前走,我在后边跟着,妈妈又说,妈妈一个人养活不了你,一个人挣得太少,没有办法。。。我知道,她是说,她不能离婚,因为她一个人养活不了我。我那时只有四五岁,抬头看她,妈妈长得挺好看,却一点儿也不幸福,因为一个人养活不了我,所以也不离婚。
第三个镜头好像更大一点,六岁吧,反正都是那个时候。一次,只有我和爸爸在家,爸爸突然哭了起来,问我,我和你妈离婚,你跟谁呢?那个时候,我和爸爸更亲近些,我看到他哭的样子,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说什么好,孩子好像看不得父母流泪吧,仿佛父母总是高兴或平和的,孩子才觉得释然些。当时,我好像说,我跟你。嗯,好像是这么说的,小时候,跟爸爸亲近些,因为妈妈太强势了,虽然她对我还好,可是她发起脾气来,暴怒起来,也是很吓人的,况且她也很少跟我交流感情,她就是负责做饭,洗衣,收拾屋子,天气热的时候,带着我到街边去乘凉,有时候给我买几只螃蟹吃,这些印象还是挺深的。爸爸就不同了,他带我出去玩儿,记得坐在他自行车后边,风吹过来的感觉,我们一起去爬山,他给我讲笑话,给我讲唐诗,给我讲李清照和李煜,他说他喜欢婉约派词,喜欢词胜过喜欢诗,而这些都遗传给我了吧,我更像父亲多一些,敏感多疑,脆弱易流泪。
总之,我的家庭里,父亲想女人,母亲像男人,他们两个颠倒了,错位了。父亲说,妈妈不是他喜欢的那种类型,他喜欢温柔贤淑的,你妈太强势,太凶悍,太厉害了;母亲说,爸爸不是她喜欢的那种类型,她喜欢坚强勇敢的,像港湾,可以依靠。可是,反过来,爸爸太脆弱,遇事就流泪,反而要依靠她,她不得不更像男人了。
这样可笑的婚姻,打闹冷战,又打闹,又冷战,循环往复,无穷匮也。更可笑的是,他们一直没有离婚。
我小时候不懂,现在仿佛明白了,这就是他们的模式吧,就是他们的游戏吧,可是,他们不知道,我一个小孩子,在这里边受了多少伤。
还想说一个我小时候印象特别深的事,就是我妈一直那我和别人比,比完了,还要否定我。我一度怀疑,她难道生下我,就是为了否定我吗?否定我,对于她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反正是,总那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比完,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好,我不如人家。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高(其实我已经是最高的了,真不知道还要长多高),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漂亮,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其实,我学习也不错,但是一定不能说自己家的孩子好)。她的这个习性,到现在还顽强的保留着,举个例子,我们都发朋友圈,曾经,我和她说,我做了诗歌的公众号,让她帮我传播点赞,她开始还点赞,后来就漠然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对诗歌没兴趣。好吧,可是,当亲戚家的孩子随便发点什么,她就表现得特别兴奋,又鼓掌又点赞的,真不知道是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视而不见,对别人家的孩子鼓舞欢心,难道她要靠别人家的孩子养老吗?
后来,因为她总是不给我点赞,看不见我,我直接把她屏蔽了,你不是看不见我吗?干脆就别看了。没有了这种期待,反而省心了。
记得,小时候,她明确表达过,她不喜欢我,不喜欢我的性格,说我的性格和我爸一样,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她不喜欢,她喜欢大大咧咧的。嗯,这话,在头两年,她还说过,而且一点儿都不隐晦。好吧,不喜欢,就不喜欢吧,我也不稀罕你喜欢。她还明确说过,她不喜欢我,因为我是女孩,她喜欢男孩,她特别想要个男孩,为了这个还怀了老二,后来怀孕后,感觉和怀我一样,觉得是女孩,就打掉了,因为不想再要一个女孩。
写到这儿,突然不想写了,也没有像我想象的会流泪。我忍住,不想再进入到那个情境里去,很难受,很难过的情境,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五岁的小女孩。我看见她了,可是,想和她说再见。我觉得自己的心像钢铁一样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