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美乡村女教师”的旧闻炒热,大多数人都觉得事情显得荒诞。其实,我觉得,这不过是中国人某种逻辑的放大而已。
先给这套逻辑建立模型
先建立一个模型:女子被拐(遭受苦难)→逃不出去(挣扎无果)→在大山里做代课老师(放弃并接受)→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外界得知后加以赞誉)。
简化一下就是:遭受苦难→挣扎无果→放弃并接受→外界得知后加以赞誉。
不知道这样看起来,大家有没有感到眼熟?
举几个情景
小成家里开店的,父母全部心血都在这店里,而这也是家里的唯一收入来源。在城市生活不容易,小成的父母不敢请工人,一到生意忙的时候,小成就必须帮助父母在店里帮忙。小成十分希望能去玩,但是这在大多数时候是奢望。小成不仅要看店,还要做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都是“必须”。人们知道小成的情况,都说小成是懂事的乖孩子,真棒。
小敏是家里的大姐姐,父母工作很晚回家,小敏在家里还要照顾上小学的弟弟,做饭洗衣服什么的。所以小敏在学校总是争分夺秒的把作业做好。老师知道小敏的情况后,在班里表扬了小敏,让同学们向小敏学习。
所以我想说什么
翻看感动中国,这个模型可以符合不少感动中国人物。但是,但是,但是,我们都在被“感动”,为什么不想想这些困难和痛苦,怎么来的,能不能避免,能不能减轻。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将不公平,落后,归根于国家的不强大,就像“最美乡村女教师”的人贩子那样,(国家的不发达,让一些人出生时就拐进大山那样,被命运捉弄)但这篇文章并不是想骂政府。
我们很多时候,都套进某种逻辑,都觉得痛苦中的人已经适应痛苦,我们只需要佩服。
试想一下,小成发表言论:为什么我这么命苦,要在这里受苦命运对我如此不公。底下会得到什么评论?估计就是“幼稚”“傻b”“你怎么还没长大”这样的批评;如果小敏说:我这弟弟好烦,不止一次我想杀了他。估计也是骂声一片。他们以及千万类似的人,他们的债,目前来看,只能向上天讨债。
我想说的是,中国人有种逻辑,让受苦的人不敢抱怨,让我们都不去想怎么能清除苦难的土壤。我希望读这篇文章的你,能思考一下,(肯定很多人觉得我说的不对,觉得我这论调幼稚且不成熟,所以我不用“反省”这个词)不要一来就习惯性的全盘否认,我说的就一点对的地方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