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观形成的大学时期,我读了很多关于消费社会和批判“物神”的书,于是对于高歌猛进的商品化一直保持着一种保守和近乎警惕的心态。觉得这个社会很多商家无非是不断制造着虚无缥缈的身份感认同感,让你在自我陶醉中一掷千金购买廉价的幻觉还乐此不疲;与此同时人们的话语体系也为商品化所塑造,遵循着各个场域约定俗成的鄙视链和崇尚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防备心脆弱松弛了下来,最近经常被一些“消费社会制造的幻觉”所打动。一家认真做事的咖啡店,一束命名巧思的鲜花,一所精心装点节日气氛的商店,都让我内心暗暗生出一种近乎感激的心情。(这些年我到底是被怎样残暴对待...)
有时候觉得,大城市的冷漠和恩遇是同一件事,“盛世与我无关”和“繁华有我在场”交织在一起,被幻觉打动也未尝不可。圣诞节粉墨登场的12月,商场中央堆满了花花绿绿的礼物,咖啡杯换上了新印花,品牌们借节日电视广告兜售着生活方式,探讨弱势群体、家庭与爱情,这一切像一个声势浩大的人文景观,让商业逻辑和审美趣味得以交融和解。
感谢那些商品社会炮制出的无用的幻觉,愿水泥森林的动物们被它温柔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