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一个接近三十岁的大姑娘还没找着婆家,是要遭人非议的。可怜的月影姑姑就曾在此列。要论她的长相,套一句乡里俚语:那是十里八村也挑不出来的人物。《小芳》里有一句歌词“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描述的。再配上巩俐般的婀娜窈窕的身材,范爷式的白皙光滑的皮肤,像《红楼梦》里形容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再缺乏想像力的人,脑海里随便勾勒出的形象也不会太失之偏颇的。而且为人勤俭,是个持家能手。因此人们难免要有疑问,以为她眼光太高,而错失了佳期良缘。其实不然,她性格温良乖巧,既不趾高气昂,也不过份挑剔。
她们家在姥姥隔壁。当年,是月影母亲扯的红线把俺爸妈撮合到了一起的(俺生的丑就怨她)。因为这点小恩惠,妈妈发扬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精神立志要为月影寻个好婆家,但凡有点闲暇,她就四处打探,走村访友不遗余力。就是后来我找婆家,俺妈也没下那么大的功夫,话又说回来,就俺长得这副粘糕掉地上又被踩一脚的样子,任谁也会觉得不值当的。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茫茫人海里还硬是给俺妈捞出一块好料!
这位小伙子是邻村书记的独子。身材魁伟,仪表堂堂,是一名现役军官,家境也较富裕。总之,无论哪个角度点评,都无可厚非,正是姑娘们眼热的好对象。这郎才女貌的按说正是天造地设的一段好姻缘,连瞎子也能摸出的般配。开头还挺楔合心意,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就被月影的娘搅合黄了。这恶心劲好比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甄嬛转》中插播的广告,真是让人厌烦到晕。话说月影爹,身患痨病,长年瘫在床上咳嗽,她娘里里外外一把手倒也辛劳,但这也不能让人理解她为何死活也不允许女儿去部队探亲,更不允许两个私会,俨然一副《西厢记》里崔莺莺的封建老娘的作派,招人恨。几个回合下来,兵哥哥气馁了,月影也退缩在她娘的羽翼下被严严实实地蔽护着,低头沉默如冬夜风过的树影,微微晃动但缺失对白。我妈气的在背后骂她老顽固,我唯恐殃及池鱼,离她好远。
说媒的日渐冷清了。自打月影爹去世后,她娘对她的防守更严密,唯恐一个不小心,她女儿就会被世井子弟亵渎,后来干脆扬言,将来谁娶月影,必须把她一起接过门同住!自然,少有人认同!月影的大好年华就这样被辜负着,一直到三十岁的年纪上才带着母亲勉强嫁给一户丧偶的人家。好在她的男人很忠厚老实,对她还好,但这迟来的幸福也没有维持多久。一直以来,乡下人管一种行为叫“气房”,指的是某些变态的老人不能容忍自己的子女与配偶同房,总是想方设法去干预、破坏。月影不幸地摊上了这样一位好母亲,常年夜里不睡,指桑卖槐,外加扫地抹柜。是个人都会被逼疯的。一年后,月影被逼离开,带着女儿和母亲重返旧居。
再见到月影姑姑的时候是十八年后了。她已经成了一位发福的中年妇人,粗长乌黑的辫了不见了,梳着落伍的旧式短发,在工作的车间里微笑着对我寒喧:清湄,今天中午去我家吃饭吧。这种亲昵的暗示让她手头加工的不合格的手工品起死回生了,我身边的质检员模糊的笑让我不舒服。我把她拉出作工的车间,简单地询问了一下她的近况,方知她的母亲早已过世,女儿已如愿考上了一所大学,正在进修,她却仍独居着。“等我带点自己散养的乌鸡下的蛋给你,营养丰富。”她自顾自地承诺。我自然是推拒。可是,直到我离职,也没吃到她一个乌鸡蛋,一口饭,她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温婉,成了一个世侩的女人了。不知道明月何时初照人,更不知道那柔和似水的月华是否给人带来过伤害,它总是那么得无声无息,却又无孔不入,让人不及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