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大概是三国故事中知名的桥段,即使没看过《三国演义》,也应该都在课本中读过。
“空城计”的故事哪来的?
不过先别失望,在三国时代,确实有人使用过类似“空城计”计谋,以下就来介绍四个史实中的“空城计”,魏蜀吴三个阵营都有人用过。
曹操:空城计+美人计?
隔天吕布再度挥军来犯,这时曹操早准备好了,他设伏兵在大堤里,另一部分在外头,再派出轻装部队迎战,成功诱敌深入,将吕布军包围。这一役吕布损失惨重,狼狈地逃回自己的营寨。
赵云:汉水空营计
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派遣黄忠、赵云前去防守。当时黄忠带着部队去抢劫曹操的粮草,留下赵云守着营帐。
但赵云等呀等,却等不到黄忠回来,想说这个老兵又不知道去哪里飘了?于是就带着数十骑兵出去找人,不料才出门没多久,就与曹操的大军迎头碰上,赵云连忙且战且走退入营寨。
朱桓:误判局势也能反杀一波
孙权的将领朱桓率领万人在军事要地濡须镇守,当时魏国名将曹仁率领数万步、骑兵来攻,那时候曹仁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诱使吴军分走了5千兵力。
人手都已经不够了,还被调虎离山,朱桓只剩下5千兵马要独对曹仁数万大军,可以说是大难临头,底下士兵也都皮皮挫,觉得死期到了。
这时候朱桓大喝一声,对士兵们使出相信我之术:“怕什么!对方奔波劳顿远道而来,我军则是占尽天时地利,虽然人少,但不管怎么看都是我们胜算比较大!”
接着朱桓命令士兵偃旗息鼓,对外示弱,魏军看见吴军根本没有兵力可以防守,就开始大意了。曹仁把数万兵力三分,一部分攻濡须城,一部分走水路去攻打吴军眷村,剩下的则留守后方。
见敌方兵力分散,朱桓亲自率军正面迎战攻城主力,再派部分人马从水路袭击攻打眷村的魏军部队,结果被各个击破,魏军战死、溺死千余人、将领不是被俘就是被杀,成功以少胜多,朱桓也因此升官封侯了。
文聘:在家睡觉也能退敌
这些精彩“空城计”的例子,让人想到《孙子兵法》虚实篇的一段话: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应敌而制胜。”
但话说回来,会施展空城计,通常都是不得已的紧急状况,也带有很大的侥幸心态,万一出错了可能就真的没救了。所以《孙子兵法》也有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把自己准备好,才能面对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