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的区别
政治学研究的是政治博弈的策略,相当于有关权力和利益问题的“兵法”;
而政治哲学研究的是政治的正当理由和原理,也就是相当于有关权力和利益问题的“法理”。
这本《坏世界研究》,是通过考察中西方文明的政治制度,来探索和反思人类的政治进程,属于政治哲学领域的著作。
2、政治起源
人类社会面临2个根本性的限制条件:资源有限,人性自私。
人们会为了这两个条件(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所以作者假设世界是坏的。
(儒家无解)在自身利益面前,道德规范苍白无力,容易阳奉阴违,变得伪善。
(老子不现实)让生活回归极简水平,社会经济永远不进步,大家没啥可争。
(政治起源)在承认人性自私的前提下,设计一套制度来分配权力和利益。
政治制度如何出现?→3
3、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延伸阅读《天下的当代性》)
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假设: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不信任,不合作,相互敌视、冲突,于是人们受不了极度不安全的“自然状态”,于是寻求合作,订立社会契约。
优点:充分考虑人类社会可能存在的最坏情况,也就是每个人都极度自私、相互为敌的“自然状态”。
缺点(推理漏洞):人们忍受不了无止境的冲突,不一定通过合作来解决。也有可能一方拥有绝对实力,直接消灭对手,或者划定范围,各自为政。还有一种小概率可能,就是出现“强者+圣人”,拥有绝对实力,但不尚武力,大力推广合作。
如何修正这个假设?→4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延伸阅读《惠此中国》)
儒家荀子假设:人性本恶,导致乱世,政治的根本目的是“去乱求治”,也就是霍布斯说的从冲突到合作。
荀子假设的政治初始状态有一个和霍布斯关键的不同:“人生不能无群”,即人生来就是群居动物。人要生存,必须组队打怪,不存在霍布斯想象的完全原子化的个人。
霍布斯的假设缺陷被修正:荀子认为,人本来就是先有合作,然后才在合作中起冲突的。
合作带来集体利益,分配利益时出现矛盾冲突(每个人都想多吃多占)。
一旦发展成全面冲突,个体又无法自保,就会想办法重新开始合作。
5、假设融合
在作者赵汀阳看来,目前世界各国之间,仍然处于霍布斯所说的各自为政的“自然状态”,国际政治的底层游戏规则,仍然是强者为王。
如果把荀子和霍布斯的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所谓“荀子—霍布斯假设”,就可以比较完整地描述人类社会的政治初始状态。
荀子—霍布斯假设:人类之所以从冲突走向合作,根本不是出于想象中的道德目的,而是因为人类意识到,合作能够比冲突带来更大的利益。而要合作,就必须克服自己的私心私利,也就是说必须讲道德。
从这个角度说,讲道德必须有利于人们获得生存优势,否则,如果讲道德的人处处吃亏、永远吃亏,那么讲道德就不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6、现代博弈论的验证
如果只是一次博弈,讲道德的人必然被算计,道德策略不可行。
多次重复博弈,一开始,人们相互算计,落入囚徒困境,双方都不利,在后续博弈中,尝试用其他策略来达成合作,这时候,讲道德就有了优势。
计算机仿真游戏的证明:在多次重复博弈中,讲道德才是最优生存策略。
“好人策略”即更愿意合作,从不首先背叛的道德策略,在得分上遥遥领先;
所有的“坏人策略”,总想着通过背叛来单方面捞取好处的不道德策略,输的很惨。
博弈游戏的根本漏洞:规则过于理想化,和现实差异太大。
比如,所有人都是“杀不死”的,永远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每个人每次出招都公开,没有机会暗算别人。——这些规则都对坏人策略发挥的威力不利。
7、人类如何从冲突走向合作,是政治哲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一种文明,都给出了自己的解法。
世界是坏世界,但思想不能是坏思想。
from《坏世界研究》|听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