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小王在金融行业某核心机密岗位上认真工作了五年之久,掌握了一些商业一手信息。但他觉得工作内容枯燥,人际关系不和,曾多次想要离开,每次和上级提到要离开公司的时候,领导都会劝其继续工作半年后再考虑此事,并且承诺到时候给小王一笔不小的奖品及现金激励。,一想到自己如果离开就会失去奖励,小王就说服自己继续干下去,后期再另外做打算,再公司掌握小王手头的信息之后,小王被领导劝退。
生活
小王是一名收入不错、相貌尚可的青年,单位里有一年轻女性,该女生常年混迹于各大高端酒会、年会、俱乐部等场所,小红曾多次邀约该女同事吃饭,并且曾多次在节假日赠送礼物表达自己的好感。但该女生一直态度平平,每次小王因为此事苦恼之时,该女生就会主动发消息给小王,表达一些关心与好感。一旦小王重新打算追求该女生,女生就回到之前的平淡态度。小王为此伤心不已。
一个概念
猫绳理论概念:猫在抓住自己脚边的线团之时,主人就会立即抽走,猫虽然抓不到,但却总以为下一次能抓到,所以就经常主动去抢夺主人的线团,结果自己每次都被主人所玩弄。
猫绳理论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上面两个案例是其中之二,之所以猫绳理论能够发挥作用,背后的原因非常的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本性上的一个弱点。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例子一,小王他之所以一直选择委屈自己奋战到最后一刻,是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放弃目前的工作,前面付出的大部分辛勤劳动都会前功尽弃,相反如果选择再委屈一段时间,他能够在自己够得着的范围之内获得回报奖励。正是这些看似不大的奖励让他一直处在离开与坚守的纠结当中,小王就好比那只猫,物质奖励就好比那一团绳子,绳子一直在猫的眼睛旁边晃,不停的吸引她,小王想抓住绳子,但自己却没有相应的资质。
同理,在第二个例子当中,女生对小王发出的示好信号就好比线团,每当小王想要放弃的时候,线团就会过来干扰他吸引他,让小王觉得自己仍然有可能达成自己的小目的。
分析这两个案例就会发现,案例当中的“猫”目前都不存在可以掌控线团的资质条件,案例一中的小王虽然拥有信息上的资源优势,但实质上并没有搭建起自己的利益堡垒,离开了这个岗位,自己无法将这些资源变现,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始终被外在的条件奖励所主导。
案例二中的小王并没有了解自己无法吸引对方的原因,没有了解对方究竟喜欢什么东西,自己有没有可能吸引上对方,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对方究竟看重自己身上哪些地方。因此也就很难从被动吸引的角色中转变为进攻方。
如何应用
了解了背后的原理,接下来就是尝试如何运用理论让自己避免碰到类似问题的尴尬。
结论是:在与“线团”的博弈时寻找对方的需求所在,发掘对方的喜好所在,通过主观上的努力创造出对方所需求的东西,更高级的做法是在拥有相应资质后,以此为诱饵,同样采用猫绳理论去吸引对方,让对方跟着自己走,从而达到反制的目的。
比如,案例一,小王可以利用自己信息不对称性的优势,将手头的资源归结分类,升级打磨之后使其具有能够被雇主识别的商业特征,然后通过一些工具将自己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买家前来寻找自己,同时,在做决定去之前,确立自己的核心标准,列出自己绝对无法认可的标准条件,一旦有人侵害到这些核心利益,立马从中退出,不再留恋于短期的奖励。
案例二,小王可以在与女生接触的同时,寻找对方的喜好。然后在主观上下功夫,去训练自己使自己具备相应的条件,之后再尝试主动与对方进行交流,展示相应的特质吸引对方,暗示对方来追逐自己,以此让自己拥有交往的主动权。
将以上案例总结起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是:从对方的需求角度出发,寻找可能存在的利益诉求点,然后通过检视已有的资源,去发掘自己有无可能被需要的产品或特质,如果没有就不恋战立即退出,如果可能有,就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出更好的资源,再进行推广吸引他人前来,以此让自己从被动选择的劣势转变为拥有主动出击权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