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前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我喜欢在简书写东西,却不喜欢在简书做阅读。
即便是一些朋友写过的有意思的东西,好比像任宁桑去南极的旅程,我也不太能集中注意力读完。很难判定这是产品期待的原因还是阅读时间点的关系,写作和阅读似乎就是两种路径分离的需求。
前段时间总有新朋友来拜访,聊起运营男性用户的难点:男性偶像包袱重,比女生需要更多认同感,也更加注意自己输出的内容在公众面前营造出的虚拟形象。另外男生的宽容度非差低,一旦所获内容与自己的固有价值观存在差异,很容易带起他们的抵触心理。这使得让他们参与内容的互动和转发都变得非常困难。
但反过来说,同样基于这个原因,男性用户又是非常中二的一个群体。一旦你激发起了他们的热血、荣誉感和同类心,他们就可以表现出惊人的活跃性。落到消费上,男生愿意花钱去买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能给自己装比带来的附加值。
装比对男生而言是一种天然的诉求,这对女生来说几乎是不可理解的。
进而言,你要教育男生审美是困难的,因为他们的价值判断单一;不过你要向男生传播知识就相对容易,因为他们可以互相吹牛比。
这点上你可以观察由男性主导的社区内容是如何成型:天涯、西祠、虎扑、知乎、什么值得买。除了黄赌毒,就是买东西和吹牛比。一些科技网站和游戏社区似乎也是相似的逻辑。
于是你进一步思考,如果要促发男生消费,到底要去放大他们哪部分心理?这个点其实是蛮有意思的。我们不断在用公众号内容去和用户做沟通,就是在揣摩这个心理动机。
我始终认为,如何让男生们装比有度,又互相开心,那我们这件事情基本上就算成型了。
落到商业上说,由内容带动互动再转向购买,这件事情的本质就是做品牌。因为你输出的是消费的价值观,如何用价值观去影响更多受众,这是我们应该考核自己的第一个点。
在这点上,作为一个不以内容传播和用户运营见长的团队,我们是走了不少弯路的。有一些厉害的90后小盆友,他们输出内容和价值的方式,比我们更直接,也有更多的可取之处。
我最近闲来蛋疼时候常玩的app一个是神奇百货,一个是open开腔。这两个产品我都不喜欢,但是蛮有意思。
神奇百货做得比较粗糙,本质上也就是卖给小女生的百货淘宝店。但这群用户却有狠多故事可以讲。你可以观察小女生们零散小额消费的频次,以及会在她们的群落里讨论的话题。
据说神奇百货的老板自己就是个98年的妹纸,但我观察她们商品页下的人造评论来看,至少背后是个相当有经验的团队。
至于open开腔,前段时间我玩得更多一些。这个产品特别怪,但营造出了非常强的话题直播感。这个产品的难点主要在话题的选择和参与话题用户的类型,我到现在就还没找对进入某个话题与别人讨论的姿势。另外主持人的模式也让我觉得发言的方式会受到限制。
我一直有兴趣把我们的某个线上活动放到open开腔或者类似的产品上做尝试,相信能够产生的参与感和互动量应该会比微信本身来得多得多。
嗯,以上这些就是我过年前零散时间里的一些观察。我怕自己忘记所以记下来以后再想想。
粗糙散漫也没有什么逻辑,所以你们也不要太当真了。
汪撕葱
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