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王宝强拿下了中国电影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在颁奖台上竟然笑出了声音。
王宝强谦虚地发表获奖感言,“对不起观众,第一次当导演确实缺乏经验,有很多不足。”并表示尊重电影,尊重观众。
有些人赞赏王宝强勇气可嘉,甚至夸奖王宝强,敢于直面批评。我有些不懂,大家对拍出《大闹天竺》的王宝强如此宽容,甚至成了敢于认错的“正面导演”。而王宝强在这样的氛围下感慨“会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看来还没有觉悟,实在让人觉得可怕。
在我看来,那些拍着烂片,拿着高票房,还能在大赚一笔而笑出声来的“导演们”,正是中国电影的最大毒瘤。
中国电影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凡是电影能卖出好票房,不管影片质量如何,总会有人投资,大家赚钱都开心,至于观众是否被电影恶心到了,他们全然不管,颇有一种“笑贫不笑娼”的行业病态。
我们就拿郭敬明来举例,郭敬明连续几次获金扫帚奖,每一部《小时代》以及后面的《爵迹》都被评为最为失望的影片和最让人失望的导演,但是那又怎样,即使影片再烂,郭敬明依旧开心地笑着,成为十亿级的大导演。
再看看一些跨行的毒瘤导演,何炅的《栀子花开》,张嘉佳的《摆渡人》、李晨的《空天猎》等等,以及多到数不清的综艺大电影,这些烂片呈现出“百家齐放”的态势,带动了更多也想赚一票的毒瘤导演。
而很多优秀的导演,或者优秀的演员,却因为名气不足,享受不到好的电影资源,拍出来的电影更是难以上映,就算勉强上映了,也可能是输得倾家荡产。
这让我想起郭柯导演的《二十二》的艰难上映,《百鸟朝凤》导演吴天明跪求排片,《我的诗篇》至今无法上映……太多的好电影或者好导演就是被这样慢慢消磨殆尽。
当然,电影市场有自己的规则,毒瘤导演只会越来越多。我希望看到的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抵制烂片,只有观众不看烂片了,毒瘤导演赚不到钱了,整个电影市场会变得更加良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