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个无聊的故事,但或许每个家庭都在上演 ……
1.起因
今天,爸爸和妈妈带着2岁的女儿去打预防针。一大早爸爸去医院挂了号,然后回家接妈妈和女儿,路上买好了全家人的早餐。
爸爸回家接上妈妈和女儿,8点赶到了医院。结果医生说挂错号了,今天不打针,只做体检。重新挂号,排到了22位,预计1个小时才轮到。他们决定先回家吃饭。
回到家,奶奶已经吃过饭。爸爸妈妈开始吃饭,2岁的女儿在旁边玩。奶奶怕孩子捣乱,试图拉走孩子,被爸爸阻止了。爸爸说:“她不会捣乱,不要太限制她。”
爸爸妈妈吃完了,还剩一份没加料的豆腐脑。女儿好奇地看着豆腐脑,爸爸对妈妈说,要不让女儿尝尝。妈妈说:“好,我给她加点糖。” 爸爸说: “我建议,先让他尝尝,如果不喜欢,再加糖。”
妈妈突然很不高兴地说:“她两岁了,能吃糖!你不能总按你的想法来,什么都限制,你的想法是错的,女儿喝的牛奶、吃的饼干水果,那个里面没有糖?你在找事儿,一天到晚什么都是事儿!”
2.开吵
爸爸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这么指责了,他压抑着内心的不快,说:“我只说了一句建议,你说了十多句话,你还说的好像是我在找事儿。”
妈妈一边站起来去拿糖,一边用充满不耐烦和厌恶地口气说:“最烦你这样,大早上的,就在耗费别人的力气,成天这样还让不让人活了,你的想法是错的!”
爸爸有点急了,认为妈妈没把孩子的需求放第一位,说道:“对错不重要,重要的事看孩子喜欢什么,也许他喜欢吃原味的呢?你直接加糖,是剥夺了她吃原味的机会。”
妈妈情绪更加激动地说:“你的想法就是错误的,两岁的孩子什么都能吃,怎么不能吃糖?神经病!什么都是事儿,什么都限制。你自己想法是错的,还非得按你的来,神经病!”
爸爸觉得妈妈简直不可理喻:“你怎么认为她就喜欢吃加糖的呢?你在强加你的想法给孩子!”
妈妈根本不听爸爸说的话,就一直不停地大声重复一句“你错啦,是你错啦,你的想法有问题!你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成天这样,让不让人活了!”
两个人争论越来越激烈,爸爸看到奶奶、保姆和孩子都在旁边,意识到这样不对。就把妈妈拉到卧室去了。
3.争吵升级
进了卧室,爸爸说:“我想把事情说清楚,为什么每次都这样,我只是说了一个建议,你不同意可以讨论,但你为什么就那么肯定我是错的呢,如果我是对的呢?那最后受到损失的就是孩子!”
妈妈情绪激动地说:“我不跟你说,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在释放负能量,你已经浪费了我很多时间了,我不听你这些负面情绪,赶紧的吧,今天还有很多事要做哪。”
爸爸感觉非常愤怒:“我们两个到底是谁在释放负面情绪,我只是给了一个建议,你就各种不满指责,是谁在不停地说,是谁引起的?”
妈妈不耐烦的说:“你想干什么吧,我没时间和你扯,是你的问题。成天这样,烦死了,我要出去,你让开!”
爸爸堵在门口说:“你接着闹吧,我不会和你吵,但这次我也不会让你这么走了,我不能每次都被你这么弄。你骂也行,哭也行,我就在这里等着。我认为对孩子好的就要坚持,就算你骂我,该坚持的我也一定要坚持!。”
妈妈一看爸爸不走,自己拿了手机跑到阳台上看电视剧《都挺好》去了。
爸爸就那么站在门口一动不动,15分钟以后,他情绪平复了,坐在了床边。但毫无要走的意思,很笃定地守在哪里,闭幕沉思。
妈妈那边电视剧的声音很大,过了大概20分钟,他接了个电话。然后他走出来,说要上厕所。爸爸没有同意。妈妈歇斯底里地叫唤:“你想干什么?我没工夫和你在这里耽误时间,大早上折腾,一天到晚吃饱撑的,没事干了。你到要干嘛!”
爸爸冷静地说:“等你能正常地沟通,把事情说清楚,否则不能出去。我不能每次都吃哑巴亏!”
妈妈轻蔑地说了句:“那行吧,你就坐着吧”,转身又回去阳台看电视了。
爸爸继续坐在哪里......
15分钟后,妈妈出来了,说:“今天的重要任务是给孩子体检,你还去不去?”
爸爸说:“父母不健康,孩子能健康么。不弄清楚,什么也不干。我不能每次都稀里糊涂的被你指责。”妈妈又回到阳台。
又过了5分钟,妈妈出来了。无奈地说:“好吧,你想说什么说吧。”
爸爸说:“我感觉受到了伤害,我提的建议不管对错,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的,你上来就否定不说,还当着孩子、奶奶,以及保姆的面前,骂我是神经病。你骂完人,还说是我在耽误你时间!”
妈妈说:“你是在耽误我时间啊,屁大点事,你折腾到现在,今天是孩子体检重要还是陪你折腾重要?”
爸爸说:“你不用绕到别的地方去,我就问你骂人没有?”
妈妈说:“没有,谁骂你啦?”
爸爸说:“要不要出去问问人,你刚才有没有骂神经病?”
妈妈说:“我骂神经病,又不是骂你,我是说这个事儿是神经病!”
爸爸说:“你骂了人是事实,居然还能这么狡辩?日本人从来都不承认屠杀过中国人,谁信啊。事实就是事实,你骂人了,你伤害到别人了!”
妈妈说:“我不跟你扯这些,你去不去医院吧,我要上班,很多事情!如果你非要说我骂你了,我为刚才说了那句话道歉,但我没有骂你,是你自己认为的。是你自己太弱小了,你能不能像个成年人一样,别在这磨叽了,赶紧办正事吧!”
爸爸说:“到底是谁不像成年人?你在家里随意就辱骂伤害别人,挑起事端,乱发脾气,还怪罪别人在浪费你的时间。别人要和你澄清,你却拿着手机躲到阳台看电视剧做缩头乌龟,逃避。我在这里不是要等你吵架,我就是要问清楚,你为什么可以用辱骂的方式来回应别人的建议,骂了别人是不是可以转身就能走?甚至理由仅仅是因为对方的建议是错的!”
妈妈又是那句话:“你到底想干啥?我没时间跟你瞎耽误功夫,是你的错,你的想法有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要跟你讨论这些。你要是不去体检,我就打车走了!”
爸爸说:“你骂了人,还说是这个人的错,转身就要走。如果你在社会上这么做,你当下就会得到惩罚!可惜这是在家里,我是成年人,我不能打你,不能骂你,但我也不能就让你每次都这么混过去。今天我不是要和你吵架,我就想定下规矩:一、这个家里不允许骂人,无论对错,只要辱骂别人就是全错;二、别人在提建议的时候,不能上来就否定和指责,通过讨论做选择决定。”
妈妈说:“第一条我已经给你道歉了,还要怎么样?第二条做不到,不能什么都按你说的来,你的想法是错的!行啦,我要走了,我已经订好专车了!”
爸爸非常气愤地喊了起来:“你骂了别人,还说是对方的错,还说人家浪费了你的时间,这个道理说的通么?”
妈妈说:“你爱说啥是啥吧,我不跟你折腾了,成天没事干了,天天就折腾这些,无聊死了,烦透了,我要走了!”
爸爸声音更高了:“你骂了人,还指责是对方的错,还说是人家耽误你时间,你拍屁股就要走?这是什么道理?”
妈妈歇斯底里:“那你还要怎么样?”
5.结束争吵
这时卧室门开了,保姆走了进来,说:“10点啦,你们还去不去给孩子体检?都是为了孩子好,好好说呗。是不是就因为放糖的事?就这么大的事,吵啥呀。宝爸,2岁孩子能吃糖!”
爸爸说:“阿姨,事情不大,但道理不对!我提了一个建议,先让孩子尝尝豆腐脑,如果不喜欢再加糖,我没说不让吃糖啊!他就说我的想法是错的,还骂我事儿多,神经病。而且这不是一次,是经常!每次我提建议都是从孩子角度出发,每次都是在他的指责和否定下我坚持下来的,最后的结果事实证都是让孩子受益的。可这个过程是有问题的,别人提个建议,上来就否定,而且骂你神经病,每次我问他要说法,他就说我在找茬,耽误他的时间。这是什么道理?我就是想要把这个板过来!”
妈妈看着保姆,没有说话,流下了眼泪。爸爸看到妈妈哭了,没再说话,走了出去。
6.善后处理
爸爸走出卧室看到女儿正走过来,赶紧迎上去,生怕刚才吓到孩子,安抚孩子。妈妈也出来了,三口人下楼,爸爸开车往医院赶去。
车上气氛凝重,爸爸怕孩子不舒服,尽量说些轻松地话安抚孩子。但女儿一声不吭,眼睛瞪大看着前方。
到了医院,已经过号了。只好重新挂号,又要等1个小时。爸爸让妈妈等排号,自己带着女儿到了旁边的小区玩。他找了两个塑料瓶,和女儿踢起来。过了一会儿,看见女儿高兴起来了,爸爸也安心了些。
这时候妈妈打来电话,排到了。爸爸紧忙带着女儿回到诊室。2岁的女儿死活不进去,哭得像个泪人。爸爸妈妈一顿安抚,女儿还是哭,尤其是看了那个带听诊器的医生。
爸爸知道女儿受了委屈和惊吓,抱着她不断哄她,说:“小朋友都是要体检的,体检才健康。如果你不开心,就哭一会吧,爸爸妈妈都在陪着你!”。
爸爸一直抱着女儿,出来得时候好些了,女儿哭累了,脑袋耷拉在爸爸肩上。看到女儿哭出来了,爸爸稍放心了,至少压抑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了。更多的还是心疼,不该让孩子经受这个。
回到家,爸爸蹲下来问女儿“今天和爸爸踢什么了呀?是不是塑料瓶?”
女儿瞪着眼睛想了会,然后高兴地说“是!”
爸爸问“塑料瓶是什么颜色啊?”,女儿高兴地回答“黄色!”
爸爸问“今天剔塑料瓶高兴吗?”女儿说“高兴!”
爸爸放心了,穿上衣服跟女儿再见,去上班了!
7.思考
大多数时候,生活就是这些小事!但却消耗了我们太多的力气!
智慧的你,怎么看?
生活的高手们,想听听你们是如何降低这些无谓的生活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