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上班中,惊闻林清玄先生突发心梗去世了,心里忽然空了。
看见先生22日的微博更是忍不住泪目,先生在前一天想必还在居家附近的林中散步,他看见林中一只死去的麻雀都不忘用手中的笔告诉我们:“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先生在菩提系列的自序中说:“我的写作分三个时期,在我是个做着文学梦的青年时,注重文章的雕琢,飞扬浪漫。
后来参佛,是“镜花水月”,文章追求出尘出世,清净淡泊,静观方物,象一面镜子映照人世。
最后一个时期是繁华落尽后的返朴归真,以手写心,真淳自见。
如今,那个以手写心的林清玄忽然地去了,我们只能循着先生的文字独自寻找人世间的清欢。
众生如此,人何不能时时警醒?
先生用清明动人的文字告诉我们:“住在清净寺院里的师父,昼夜在清洁自己的内心世界,居住在五浊尘世的我们,不是更应该磨洗自己的心吗?”
最喜欢先生的巜清欢》一文。
清欢是“清淡的欢愉”,是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爰。
先生还说:“生在这个时代,为何“清欢”如此难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先生用一首苏东坡的一阙词告诉我们:人间有味是清欢。
不要总是以浊为欢,体会不到生命清明的滋味,浊心泛滥的时候,这个人间是无味的。
去看那梨花飞雪,满城风絮,虽是一种惆怅的美,但也清明可喜。
不要生出许多世故心来,浊世里清欢难觅,但亦要守住自己内心,寻找清欢的滋味儿。
我们常常坐灯下看先生的清新,隽永的文字,那一刻,何尝不是清淡的欢愉。
如今,先生去了哪里呢?
在巜季节之韵》里,您借了憨山大师的一首禅诗说: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见冰消涧底
不知春上花枝
可是先生您却在春即将上花枝的这个冬天悄然离去了。
您说人间照夜的灯火,是来自红炉中雪融的时刻,我们的生命不要打折,生命的真实之道,是没有折扣的。
要有时刻想飞的心,即使您离去了,我们也要记得您教给我们的飞翔的姿态。
您曾在文中借寒山的偈说:明月为云所遮,我知明月犹在云层深处,碧潭在无声的黑夜中虽不能见,我知潭水仍清。
内心的清明也是如此,先生的心如秋月一般的澄明清澈。
今夜啊,重温先生的文字,虽内心悲伤,却也清明恬淡,想借窗外一轮明月的清辉,送先生去蓬山万里。
我知道啊,在更高的地方,目光无法企及之处,有一对眼睛,依然在看着我们。
走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