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家都在谈霸凌事件,有抨击校方、有指责家长的、也有为孩子说好话的,可我们在看热闹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霸凌,孩子你到底跟谁学的?”
有两个神奇的字眼,可以指称儿童是如何与它的环境产生关系。它们是“模仿”与“典范”。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le)说:人是最会模仿的生物。
在孩提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换牙前,这种现象比起其他年龄层都要突显。儿童会模仿他周遭环境的事物,在模仿的过程中,他躯体内的器官组织会因此而固定成形,而后永久保持着一定的形式。
“物质环境”必须以最广泛而充满想像的状态让儿童感受认定。它不仅包含着触发儿童对周遭敏锐的官能,也包含这环境中可以随时被他的感官所触动的任何事物。这些事可以从环绕着的物质空间中,去推动儿童的内在力量。
其中包含了儿童所见到的所有道德或者不道德,聪明或愚蠢的行径。 儿童的行为并非受到道德讲话或者训诫的影响,而是受到在他面前所见到的成人的所作所为而影响。
——《人智学启迪下的儿童教育》
1.在学校,真正霸凌孩子的是谁?
上周我和英子同学一起去做萨提亚助教,她说状态不太好,因为最近和孩子的老师产生了摩擦。她儿子上四年级,在其他同学的作业本上画圈圈被搞到现在老师那里,老师就把英子叫了过去。在办公室里,当着很多老师还有一些孩子的面,就对着她儿子开骂了,“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脑子有问题就要去医院看。”英子当时就受不了,眼眶红着把儿子领出了老师办公室。
这只是我身边一所普通公立小学的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网上随便搜索,这种老师辱骂学生的事件比比皆是。这难道不是“霸凌”吗?
2.在家里,真正霸凌孩子的是谁?
今天走在小区里,看到名名的奶奶一边怒吼,一边做出要把名名湖里扔的姿势。名名只有一岁半,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奶奶骂他调皮,用手摸车轮。车当时停着,奶奶担心车开起来名名也去摸。打他的手,他还是要摸,奶奶见他不听话,就要吓他,把他往湖里扔。
名名哭的很凄惨,奶奶越是不要他,他越是要往奶奶身上蹭。看到这一幕,我在想,“霸凌”是从这么小就开始学习的吗?
孩子不听话,不能顺应我们的意愿时,作为父母我们是如何回应的?打是亲,骂是爱?还是霸凌?
3.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是跟谁学的?
对于孩子而言,他就是在模仿我们,模仿父母或者他的养育者,到了学校也会模仿老师。我们如何对待孩子,他们就会学习,他们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周遭事物。
我们小区鸟语花香,有一次我下楼看到这么一幕,小径上躺着一只小鸟的遗骸,一个7-8岁的小男孩走过,一脚踢飞了小鸟,还要过去继续踩踏。我叫住他说,“你可以挖个坑安葬小鸟。”小男孩不屑地说,“关我屁事”,然后一溜烟地就跑了。
我不知道这个男孩曾经是如何被对待,看他“霸凌”那只已经死去的小鸟,我想这不是他的天性,这是他模仿了一位典范,一位对他而言很重要的典范。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斥着“霸凌”典范的世界里,他们最会模仿,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