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齐秦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不仅是歌手齐豫的弟弟,还开创了大陆正式引进港台音乐的先河,一首《大约在冬季》唱响大江南北。因为在家中排名最末,齐秦又被歌迷们亲切地称为“小哥”。除了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齐秦为人熟知的还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和女神王祖贤的爱情。据悉,《大约在冬季》这首歌就是齐秦为王祖贤量身定做的。只可惜,两个人分分合合十几年,最终仍是遗憾收场。
多年以后的今天,齐秦开始尝试跨界,于是第一次当了一部电影的艺术总监,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大约在冬季》。这并不是源于某种巧合,而是齐秦一次“有计划”的谋划。2015年的一天,齐秦碰见了作家饶雪漫,一位歌手和一位作家产生了创作上的碰撞,能否把《大约在冬季》这首歌拍成一部电影?于是,擅长写故事的饶雪漫于2018年创作了《大约在冬季》这部小说。2019年11月15日,由马思纯、霍建华领衔主演的《大约在冬季》正式上映。
同一天,《大约在冬季》的豆瓣评分显示为5.7,随后降为5.6,第二天截至发稿前又降为5.4。评论区“矫情”、“尴尬”的字眼,似乎与电影官博此前释放出的“催泪”二字有所出入。
1991年的北京,马思纯饰演的才女安然在漫天雪花中与别人争抢一张偶像齐秦的演唱会门票。虽然最后没有抢到手,但她却遇到了一个长得好看的男人,那个男人说自己的朋友没来,可以把他多余的一张门票送给自己。于是,安然有了在椅子上为偶像摇旗呐喊的机会,那个男人似乎也被安然对偶像的热情所感动,他为如此生动的安然举起手中的相机按下了快门键。
这样的桥段多么适合作为一场浪漫爱情的开场,只不过于安然而言,这个叫齐啸的男人给自己的爱情,浪漫不如煎熬来得确切。该怎么来形容齐啸呢?看了电影的人会想到一个字:渣。在感情方面,这是对一个男人不负责任、玩弄女性的贬义评价。
如果理性一点去思考,其实齐啸主观意愿上从来没有不想对安然负责任的想法。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是实实在在的“渣”。首先,在齐啸的选择中,安然从来都不是第一选项。远在台北的父亲生病,弟弟在监狱闹事,自己的影楼被合伙人动手脚,所以,齐啸选择与安然结束关系,还吼了安然一句“不要逼我”;明星前妻和自己隐婚生子被媒体披露,第一时间齐啸要赶回去善后,在安然的质问中,齐啸选择留给安然一句“我知道你对我很失望”,然后轻飘飘地离开。这像极了他们的爱情,美丽,但易碎。
其次,对于安然,齐啸一直在践行一个原则,那就是主动离开后再主动撩拨。比如,离婚后又去见安然。纵然这样的主动撩拨是因为爱意,却也因其自身屡次三番的离开而变得轻浮。
而安然呢?纵然已经成为事业有成、光鲜亮丽的女主持人,却总在看见齐啸后变成“恋爱脑”。为了和齐啸在一起,她什么都可以舍弃。古人曾讲:“士之耽兮,尤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安然就是那个沉溺其中、无法脱身的女性。
齐啸和安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两个人都言行不一。前者说的都是爱对方的话,做的都是伤害对方的事,没有体现出一点责任与担当;后者说的都是“你今天离开这里就永远不要回来”的话,做的都是再次接纳对方的事,才女的骨气、傲气荡然无存。在这场爱情里,齐啸才是两个人关系的主宰者。
现实爱情中,不乏这样的情侣,也或许我们都曾是安然,永远都在被动中等待对方的爱意。所以,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才想掌握爱情中的主动权,想让遥控器握在自己手中。我个人认为这都不算好的爱情,甜蜜的爱情一定是互为对方的遥控器。
很多人可能会被男主的“渣”气到,但其实,电影在这一点上已经比原著好很多了。因为原著里面有两个桥段,如果百分百复刻搬上荧幕,会让齐啸看起来更渣、剧情更狗血。第一是原著里的齐啸和安然在一起时就已经有妻有子,他和安然的“催泪爱情”是有道德瑕疵的;第二狗血的是,安然一度怀上了齐啸的孩子,而于枫恰恰是在此刻求婚的。幸好,电影没有这么安排。
因为提前看过原著吧,个人认为《大约在冬季》这部电影,从改编的角度来看,比原著的故事容易让人接受。至于能否称之为一部让人感动的爱情片,答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剧本改编时能够将齐啸的无奈给予更多的细节刻画,更多展现生活的一地鸡毛,让观众GET到现实面前爱情的无力感,或许齐啸就不那么“渣”了。
最后,追逐爱情当然没有错。可是,姑娘们,千万不要把自己搞的遍体鳞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