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早就知道它,却一直没有用我的眼睛去触摸过它。我还是相信很多书,与我的相遇是有特定的时间的。如果我在高中读《挪威的森林》,我肯定不会有现在、此时此刻这样如此深切的悲哀。窗外洒满阳光,我却觉得内心爬满潮湿的苔藓,那种黏腻的,湿透的,透着凉意的孤独,是这本书带给我的。
最近读了三本日本小说,三岛由纪夫的《潮骚》,利利·弗兰克的《东京塔》,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每一个故事都不一样,每一本书都用属于它自己的语句与意境来传达一些有关情感的东西。但是我能读到那种属于海岛国家独有的文字气质。语言,故事,人物都像大海,有白浪的温柔,也有海潮的涌动,情感的迸发是那样单纯直接,孤独了就相互拥抱吧,想爱了就亲吻吧,相互渴望就一起睡吧,人与情感都是裸露的,但却坦诚。
《潮骚》带给我的是如《边城》一样纯洁的情感,《东京塔》里的亲情赚足了我的眼泪,但是《挪威的森林》带给我的却是空落,像某样我很努力去触碰却抓不住的东西,我不知道具体它是什么,但是却是我(或者说身为人的每一个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份情感,也许它是贪,也许它是爱,也许它是孤独,也许它是渴望······但却亟待释放,期待被拯救。就像渡边,像直子,像绿子,像玲子,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都有需要被别人拯救的缺陷。直子精神的不健全,木月在封闭的汽车里等待死亡,绿子渴望被爱,渡边习惯了一个人,讨厌人世的嘈杂,他们都有自己对待生命,对待爱的态度。但不论属于哪一种,其深处都是一种孤独。渡边之于直子,他可以成为直子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桥梁,而直子对渡边来说,是特殊的存在,是一种情感的责任,也许开始是爱,在渡边爱上绿子之后,这种爱变的复杂,变成一种拯救直子的责任,人的情感是多么复杂啊。绿子作为精神健全的人,让渡边体会到的是另一种温暖。也许对于直子来说,渡边是她孤独深处的温暖,同样,对于渡边,绿子也是渡边孤独深处的温暖。小说里面,除了他们的爱情,我看到每一个人都急切并渴望抓住那个让自己温暖起来的人。为什么?也许因为人生而孤独吧。就如同书的结尾,绿子问渡边在哪里,渡边的感受是:“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我”不断的呼唤,是呼唤绿子么?不是吧,我觉得更像是在一种人潮涌动的世界,抓住一样坚不可摧的东西,从而避免让自己坠入被抛弃的深渊,坠入无边的孤寂与黑暗。因为我的内心还不想像直子那样死去,因为“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书中有一节我的印象很深,绿子的父亲得了脑肿瘤躺在医院,那个行将死去的瘦小男人,居然在渡边吃了两根生黄瓜之后,也要求吃一根,那个谁都没有办法劝说他吃点东西的人,自己却主动吃完了一根脆硬的黄瓜。渡边后来跟绿子开玩笑说,也许是看他吃的太香了。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在吃东西这件事中,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健全的体魄带给他的温暖。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光溜的,惟有肚子上缠有一节脐带,但是最后这节脐带也是被剪掉的,所有拥有的东西,是通过时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年龄,一件一件慢慢增多的。包括爱人,那是你在经历了青春期的懵懂,少年的冲动之后,才逐渐懂得并去追求拥有的。那么在即将死亡之时,那些曾经拥有过的,一定更加渴望再次体会当时的感觉。
这本书它叫《挪威的森林》,可能人就像是在森林里行走,总期望从遮天蔽日的密林中窥见温暖的阳光。而这温暖又不仅是阳光,其实也无关乎就是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