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上有一段《鸭子上台阶》的视频,鸭妈妈带着一群鸭子台阶。鸭妈妈先自己爬到台阶的顶部,身后的小鸭子们在后面,鸭子们都还很小。开始是有几只成功爬上台阶,后面的鸭子也陆续爬了上来。鸭子碰壁、摔倒,还是一次次坚强站起来,再努力往上爬。鸭妈妈在台阶的最上层来回走,等待着孩子自己上来。
到后面,所有的鸭子都爬了上去,还有一直比较弱小的滞留在最后一个台阶。它不断往上爬,不断掉下来。鸭妈妈一直在上面来回走动,等待孩子。终于,小鸭子凭借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去。
鸭妈妈整个过程都是在原地等待,没有因为孩子爬不上来,着急去帮助孩子。等待是一种最大的鼓励,我站在这里,相信你一定可以到达的。我愿意看着你不断成长,而我只需要在你身边陪着就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恨不得有有一双翅膀能让孩子尽快飞到高空。在这个竞争激烈时代,家长们总是容易被更快、更强、更高的东西吸引住。就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巴不得拔苗助长。
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可能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成长是需要时间,需要家长的陪伴。至于孩子的发展能力和空间应该由他自己去提升和挖掘。
教育家张震鹏曾说过,父母如果从小教小孩学会等待,不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能力就会被慢慢培养起来。
快,似乎已经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标配,你不快人一步,就失去很多机会。父母往往把这种标配,用在孩子的成长上,看不得孩子有一丝半毫磨蹭,最快速的办法就是去做本来属于孩子自己做的事,或者拽着孩子往前跑。
当孩子做不到父母预期的,父母焦虑,孩子变得越来越反抗。孩子成长过程,父母要做的只有两件事是:一是等,二是爱。
02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林肯与台阶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妈妈牵着一个一岁左右的的小男孩来到公园广场前,小男孩要上眼前这个有十几台阶的阶梯。他挣脱妈妈的手,要自己爬上去。胖嘟嘟的小手往上爬,妈妈也没有去抱他。当他爬上两个台阶,特别高兴,回头看了妈妈一眼,妈妈还是没有抱她的意思。
只是妈妈眼里透着慈爱和鼓励的眼神,小男孩放弃要妈妈抱的想法,小脚小脚一起小心努力往上爬,小脸蛋憋得通红,小屁股撅得高高的,身上的衣服都是泥土,小手也脏兮兮,最终他爬上去了。妈妈上前拍拍孩子身上的土,亲了亲通红的小脸蛋。
这个小男孩就是林肯,年轻的妈妈是他母亲南希。有远见的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自己去摸索自己要走的路,父母帮不上忙,能做的就是陪伴和支持。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有力度的爱。
世界上最贵的时间,无价的是爱,当父母舍得把二者用在孩子身上,你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孩子。
03
有一次国庆节回老家,晚上我们带着女儿和两个侄女去广场玩。广场上有很多做手工画的,侄女们拉着女儿去石膏画像,她们选了自己喜欢的石膏,做下来认真地涂色。女儿当时才两岁多,我在旁边跟着她一起画,她选了自己最喜欢的小猪佩奇。颜色是她自己调的,有时候会自己乱涂,有时候也会叫我帮忙。
旁边坐着一对母女,小女孩大概4岁多,妈妈一直在旁边不停指挥,不停说你这个颜色不对,那里画超了。小女儿被唠叨得心烦,直接做在那里不动,这位妈妈更生气,说,是你叫来画的,画得不好还有脸生气!
妈妈越说声音越大,还一边给石膏补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最后小女孩赌着气,妈妈也生气画完结账走了。我想那个小女孩只是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不愿意接受妈妈的帮助。
妈妈用自己的想法限制孩子的思维,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这是一种最无效的陪伴,也是剥夺式陪伴。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妈妈不必过多插手,反而破坏孩子的思维,造成双方关系紧张。
有人说,陪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父母做好自己的,让孩子自己发挥就好。
其实陪孩子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闭上你的嘴,看着他做就好。欣赏和努力就是最有效的陪伴。
04
儿子现在一岁多,姗姗学步的阶段,前两天推着他去买菜。我把推车停在楼下过道,手里的东西比较多,空不出手抱他上楼梯。没想到,我把他放下来后,自己奔着楼梯走。我把东西都拿好,回头一看,小一家伙正在用两只小手附着栏杆,上一个台阶,一直手往上移一下,小脚一瞪,上了几个台阶他特别高兴。
没有要我抱的意思,20多个阶梯,他用了5-6分钟自己爬上来。最后爬上二楼,还兴奋抱住我大腿,笑得特别开心。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独立完成爬楼梯的过程,瞬间觉得孩子长大了。他在慢慢推开我们,走向独立的自己。
而我能做的,就只是看着他一点一点突破成长,我知道自己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摔下来,因为他会比我们更谨慎。只要是在安全的范围,我陪着他就好,一切交给他和时间。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送有一段: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恨努力地打着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开了,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凌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