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书摘第二章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

青年:为什么要斗争呢?

哲人:想要获胜啊,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青年:我还是不太明白。您能举个稍微具体点儿的例子吗?

哲人:比如,假设你和朋友正在谈论时下的政治形势,谈着谈着你们之间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彼此都各不相让,于是对方很快就上升到了人格攻击,骂你说:“所以说你是个大傻瓜,正因为有你这种人存在我们国家才不能发展。”


人际关系中的“复仇

哲人:那么,假设你压制住了争论,而且彻底认输的对方爽快地退出。但是,权力之争并没有就此结束。败下阵来的对方会很快转入下一个阶段。

青年:下一个阶段?

哲人:是的,“复仇”阶段。尽管暂时败下阵来,但对方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形式策划着复仇、等待着进行报复。


目的论与原因论

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有些会误入歧途、逃学,甚至会出现割腕等自残行为。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肯定会从简单的因果律角度归结为:“因为父母用这样的方法教育,所以孩子才变成这样。”就像因为不给植物浇水,所以它们才会干枯一样。这的确是简单易懂的解释。

但是,阿德勒式的目的论不会忽视孩子隐藏的目的——也就是“报复父母”。如果自己出现不良行为、逃学,甚至是割腕,那么父母就会烦恼不已,父母还会惊慌失措、痛不欲生。孩子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出现问题行为。孩子并不是受过去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报复父母)


行为会对周围的人——比如父母——带来什么影响。如此一来,行为背后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那么,如果当面受到了人格攻击的话该怎么办呢?要一味地忍耐吗?

不,“忍耐”这种想法本身就表明你依然拘泥于权力之争。而是要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一点。

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以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所以才会说“不由得发火”之类的话。这其实是在借助发怒来进行交流。

发怒以外的有效工具,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目标。

首先,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两点。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

人生课题”又指什么呢?

哲人:请从孩提时代开始考虑人生这个词。孩提时代,我们在父母的守护下生活,即使不怎么劳动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很快就到了“自立”之时,不能继续依赖父母而必须争取精神性的自立这一点自不必说,即使在社会意义上也要自立,必须从事某些工作——这里不是指在企业上班之类狭义上的工作。

此外,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朋友关系。当然,也会与某人结成恋爱关系甚至还有可能发展到结婚。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又会产生夫妻关系,一旦有了孩子还会出现亲子关系。

阿德勒把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这里的课题,把它理解为单纯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有距离和深度。

①我们从“工作课题”来考虑。

无论什么种类的工作,都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例如,我平时都在这个书房中写书稿。写作这项工作的确是无人能够代替、必须自己完成的作业。但即使如此,只有有了编辑的存在以及装订人员、印刷人员和经销或书店人员的协助,这项工作才能够成立。原则上来说,根本不可能存在不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工作。

②所谓“交友课题”又是指什么?

哲人:这是指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正因为没有了工作关系那样的强制力,所以也就更加难以开始和发展。

“不必担心。他是不需要朋友的人。”

很多人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但果真如此吗?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这是与爱之主题有关的话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必须要有所改变。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③爱的课题”是指什么呢?

哲人:这一点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就是所谓的恋爱关系,而另一个就是与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在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中,爱之课题恐怕是最难的课题

例如,当由朋友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的时候,一些在朋友之间被允许的言行就不再被允许了。具体说来,例如不可以跟异性朋友一起玩儿,有时候甚至仅仅因为跟异性朋友打电话,恋人就会吃醋。像这样,距离近了,关系也深了。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先生也说过吧,我之所以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看成是“伙伴”,是因为在逃避人生的课题。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那并不是因为无法容忍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那我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逃避与A之间的人际关系

那就是,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为了逃避人生课题或者进一步说是为了逃避人际关系,仅仅为了这些我就去捏造别人的缺点?

哲人:是这样的。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57个想法 ◆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 任何经历...
    今安WQY阅读 620评论 0 0
  • 1.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2.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3. 决定...
    小Dang阅读 1,752评论 0 0
  • 1.世界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人生也是一样。 2.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3.“...
    愚人国度V阅读 394评论 0 1
  • 1.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这是与爱之主题有关的话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2.行为方面的目标...
    陈老师的专业发展阅读 580评论 0 0
  • 自己的主人公是“我”,但这不意味着“我”君临于世界的中心。“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是整体的一...
    linling阅读 41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