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是我们2019年高级一期班的第一期朋辈督导。那我们梁老师呢,也是占得先机一个人把控全场,通过大家每一个人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这个案例,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大家之间的真诚的交流,碰撞出一串串智慧的火花。
关于共情的度的把握,我们说共情也叫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它的具体含义包括,第一,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到对方的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 。第二,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第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咨询师应该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和他存在的问题。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与求助者有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那么表达共情呢,因人而异;表达共情呢,应该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如同并非就是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的语言表达共情;要考虑求职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咨询师应该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那以上呢,是我们对于书本的复习,那在这一次朋辈督导的案例当中,我会有更多的不一样的收获。那如果说我们的共情没有得到来访者的认可,可能对于咨询师而言,会觉得是一个挫折,那其实这样的一个挫折感呢,也仅仅是我们作为咨询师的感受,对于来访者而言,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切入探讨的一个很好的关键点,那我们可以问来访者,“当我这样去共情您,您予以否认的时侯,您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您的体会是什么?这样的一个区别,您怎么去看?……可能会让来访者有更多的觉察和反思。
当来访者的思维比较跳跃,谈的内容跨越度很大的时候,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内容的部分,那我们会觉得,无论来访者什么样的表达,一定是他在当时当下最想表达的一部分,貌似他没有关联性,那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去问来访者,我听到您说到的XX,XX以及XX,那您所谈的这些事情,跟您的困惑点是否有关联呢?如果说有关联的话,那会是什么呢?那会让你想到什么呢?
关于来访者谈的内容比较多比较散,我们做为咨询师,其实可以把它带一带或者说协商这次咨询的目标。嗯,那我不知道,您期待你们俩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您希望自己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也可以结合奇迹问句:如果说有一个奇迹发生了,你来这理想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了,那你希望最先解决的是哪一个呢?
焦点有这样一个理念,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负面的,当咨询师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共情这一部分会有一些困惑的地方,但经过大家的讨论,可能他会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其实这样的一个困惑的点,对他而言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脉络,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结构,在他那里他是对的,那对于来访者而言呢,在他的思维架构里有她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说对来访者而言也是对的。所以说,没有对与错,只有不同。所以说共情有一些差别,或者是不同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能接纳这一点,可能我们的困惑也就小了很多,而且这有可能是我们打开来访者内心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只是以未知好奇的态度跟他在一起去探讨,可能就会打开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更清楚的看到他的他对于这个词是怎么样的一个理解?而它的意义在哪里?
感谢优秀伙伴们的一路相伴,智慧的碰撞和引领。相信2019年我们抱团成长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