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记得以前同事们相处时,闲暇了,也会聊聊家常,说起现在的婚恋市场,不免要感叹,现在的男男女女普遍的晚婚晚育,以前,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如今国家鼓励多生优育,反而都像约好了一般,连谈恋爱都晚了,真是怪啊!难到这也是逆反心理?
记得,我们上学那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师三令五申,不准早恋,可还是有不少同学偷偷摸摸地“谈恋爱”。早恋虽然不是太好,可那个年代的确有纯情的罗曼史,有为了“爱”放弃一切而“私奔”的。那时候,是赞美爱情,相信爱情是甜蜜的,幸福的,永恒的。即使贫穷,也会勇敢地去追求,那个年代的姑娘,哪有不嫁的?“一家女百家求”,就连残疾或是精神不太好的女孩儿也都有求娶的。
反观,现在,提倡富养女儿,家长从小培养女孩独立自强,不要“恋爱脑”,好似很成功,女孩早恋的少了,一心求学的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小学至初中甚至是高中,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学习好,女孩子当学生干部的也多,据说这是女孩子要比男孩子生理,大脑都发育早的缘故,即我们常说的女孩比男孩懂事早,知道学习上进。女孩自强不息,独立自主,这是好现象。
可是,如今社会上又出现一个新词“大龄剩女”。这个词,褒贬不一,无非就是说年龄大了还未嫁的女孩。以前农村人总说“光棍”,指说不上媳妇的男人。如今的“大龄剩女”颇有此意,故觉并非好词。但现在的“大龄剩女”又和以前的“光棍”不同。以前的光棍不是不想娶媳妇,而是想娶,娶不到,一个原因是自己没本事,或脑子有问题或身体有问题;再一个原因就是家里穷,没彩礼娶媳妇。而现在的“大龄剩女”,恰恰相反,剩下的女孩大部分都是优秀的女孩,现在不愿嫁人的女孩,基本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自己又经济独立,择偶标准不将就的。现在女性宣扬,自己有钱有颜,为啥要将就,要去“伺候”别人,自己自由自在不香吗?我不知道这种观念对不对,但这种理念的确影响了一部分女性,故有“大龄剩女”。
无独有偶,我一同事的朋友今年已经42岁了,仍然未嫁,她这朋友,听说是家里姐妹俩,妹妹早已嫁人生子,而她自己在一家公司当会计,工作轻松,收入稳定。而她父母是附近郊区的,家里据说已经拆迁,她和妹妹以及父母各分得一套楼房,她如今独居在一套房子里,每天自由自在的,偶尔回家和父母一起吃吃饭,或者逗逗她妹妹家的孩子,休假长了就出去旅游,各种美食,衣服,只要喜欢就收了,生活好不惬意!我们同事们一致认为这位美女,估计要一生不嫁了,因为自己独立习惯了,一般人,她是真的看不上,可条件好的男士也不可能再娶她那么大年龄的女人了。所以她以后注定要独身一生啦!
而另一个美女的情况,没有她好,因为这个美女今年35岁了,她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弟弟已经娶媳妇了,她自己虽然攒钱买了一个小公寓,自己住着,也有稳定工作,固定收入,可是她每次回家,弟媳妇儿颇有微词,觉得大姑姐不结婚,将来会分她家产。所以现在这个美女还一直在相亲,想把自己嫁出去,可就是没有合适的。这是“大龄剩女”的另一种情况,是想嫁,可是过了最适婚的年龄,有点尴尬了。
因此,我想说,现在独立女性,想要独身,也要考虑实际,父母兄弟姐妹的情况,可能也会影响自己的未来,如果不能完全决定自己的未来,还是趁年轻时,找个对的人,谈一场恋爱,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更现实。不要等到花已开过,再无果可采。
支持不婚主义者,请勿喷,我只是一介凡人,没有站在人生的高峰,无法理解独立高峰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