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医疗的作用
当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去医院,通过医生的检查来确定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无论医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让我们感觉到舒服,消除了症状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当有病的时候,我们对疾病束手无策,只能依赖于专业的医疗机构来解决问题,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我们首先认为医疗机构的治疗是非常专业的,一定比我们自己解决问题要强很多,况且我们很少去思考疾病和健康的问题,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根本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
社会是构建在信任基础上的,医疗体系的存在就是帮我们解决病患的,因此我们往往会认为医院是可以帮我们治疗绝大部分疾病的,即使是那些看似非常严重的疾病,通过现代医疗手段的治疗也有可能会治愈。因此我们很少去了解和思考疾病问题,也很少去了解我们目前的医疗体系,到底能够给我们多大的帮助。
平时看病的时候,医生除了采取一些医疗方面的治疗手段,往往也会根据他们的医疗经验给我们一些建议,大多都是一些有关生活习惯、心情绪等方面的调整建议,患者一般很少去听从这些建议,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当中,想改变一种生活习惯或者思维方式是非常难的,尤其是性格,中国有句古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方面,我们很难通过个人的努力进行调整和改变。比如有些人有酗酒和吸烟的习惯,当身体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医生会告诫他戒烟戒酒,从医生的角度看,那些疾病都是跟酗酒和吸烟有关系。因为科学的一种方式就是重复性,是完全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了解各种原因的,虽然并不能完全确定统计数据就是题产生的原因,但至少会给我们指出一个方向来。有数据统计,吸烟女性更容易得乳腺下垂,可实际上是因为吸烟女性往往生活不规律,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原因。很显然对于得了乳腺下垂的女性来说,戒烟并不能够解决乳腺下垂的疾病问题,但调整生活状态的确会缓解这种疾病的发展。
如果我们稍稍了解一下现代医疗体系,可能就会被目前医疗体系具体的现状所震惊。都在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可实际上就目前统计没有任何一种疾病是通过中医彻底根治的。而对于西医来讲也是如此,我们常见的疾病有几万种,其中有95%的疾病是不能根治的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我们只能够缓解或消除症状,却并不能把具体的疾病彻底消除掉。而目前人类能够彻底治愈的疾病大多跟入侵病毒以及外伤、中毒病原体感染等。
对于绝大部分无法根治的疾病,通过医疗手段可以减弱或消除症状,但那些疾病还依然存在,在不断的积蓄和扩散,甚至很多疾病症状的消除是利用了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
比如当一个人把腿摔坏的时候,如果这个人继续行走就需要拄拐棍或坐轮椅,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修复,依然可以恢复独立行走,这时拐棍和轮椅就不需要了。具体的治疗方式大多是将腿部固定下来,以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同时采取一定的药物来消除疼痛,假如没有医疗介入,我们自己也依然可以将腿固定下来,卧床静养,所获获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是在静养的期间,我们可能会要忍受疼痛,同时无法行动。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腿部摔伤产生的后果,表面看因为摔伤我们会遇到疼痛,同时还不能行动。但静养的结果是将身体的能量更多的提供给腿部,以利于腿部的快速恢复。而疼痛的目的会让我们小心翼翼的保护腿部,这不仅会有利于我们更快的恢复,同时也提醒我们生活中要加以小心,防止腿部再摔坏。疼痛就是由于神经高度的紧张造成的感受,但是疼痛本身也会加强我们能量的流动和身体的代谢机能,也就是会提升身体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我们的应激反应。也就是说当腿部受伤的时候,身体已经开始采用了一系列的调整方式,通过疼痛让我们减少行动,同时提高身体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能量流动的速度加快,有利于腿部的恢复。可这时如果我们通过一些方式来消除身体的疼痛感,不仅容易造成腿部的二次伤害影响腿部的恢复,同时由于没有了疼痛感,人会增加一些行动,消耗更多的能量。
感冒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状态,就是身体无力,不愿意行动,这也是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也就是通过减少行动力,减少消耗的能量。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就是身体在与病毒作战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造成了身体,其他部位缺少能量。
从原理上讲,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胞病,也叫细胞障碍,就是细胞修复和复制的时候材料不对或者营养不足,另外一种就是外来的病毒入侵。从治疗的方式来说,西方医学的主要方式就是为人体的自愈能力提供协助,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消除症状。
也就是说无论是癌症、炎症等各种病症,除了外来病毒入侵引起的感染症状以外,其本身都是由于细胞修复和复制的能力不够形成的,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当细胞的产量降低的时候,细菌和疾病就呈现出来了。
我们之所以认为现在医疗比古代的医疗更先进水平更高,就是因为现代医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我们消除症状,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没有人愿意经历痛苦,因此能够消除痛苦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人生的理想就是不遇到痛苦,可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做到,因为痛苦就是我们的一种感受,我们越敏感,感受之下所遇到的痛苦就越多。而痛苦的本身就是一种麻醉剂,在痛苦的刺激下,我们的身体会适应痛苦的感受,这时痛苦也就感受不到了。而以医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只要通过一些麻醉的方式让我们感受不到痛苦就等于消除了症状,剩下的就让身体自然恢复。人类虽然发明了麻醉剂,但到现在为止,麻醉剂的工作原理在医学上也是争论不休,虽然麻醉剂并不等同于兴奋剂,但是其基本原理依然如此,比如当我们醉酒的时候,我们的疼痛感就会减少甚至消失,严重的醉酒会断片,这种状态跟麻醉剂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酒精会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就会让神经变得更加兴奋,这时身体的血液循环以及代谢能力都会加快,感受能力就会相对变得迟缓了。这就如同我们听到了一声巨响,整个神经变得高度紧张,这时候我们再听到同样声音的时候,就不会产生相同的强烈反应,如果连续的、长期的出现同样的声音,我们的甚至系统甚至就毫无反应的。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注意力以及身体的适应性造成的,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说,任何刺激都会造成能量流动的变化,如果长期的刺激,能量流动的变化会固定化,形成一种常态,因为没有了变化的对比,我们就感觉不到了。
疼痛是对比出来的感受,无论多么疼痛,只要时间久了,疼痛感就会减少甚至消失,但疼痛也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因为疼痛会增强能量的流动,长期快速的能量流动就会是身体的能量匮乏,不仅会影响身体的自愈能力,也会造成各种器官运行的能力不足,甚至会形成疾病的连锁反应。可实际上在身体自愈的过程中,疼痛并不是长期持久的存在,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忍受疼痛,也就必然会因为疼痛而去寻找一些解决的办法。比如痛风患者产生了疼痛是由于身体的嘌呤过高,形成了大量的尿酸在关节等部位沉积造成了疼痛。而痛风病的原因往往跟饮食生活都有关系,肥胖患者更容易产生痛风病,而当发生病痛的时候,由于身体快速的能量流失,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甚至消瘦,同时在疼痛的刺激下,人也自然会调整饮食习惯。虽然很多疾病发生之后,我们再去调整生活习惯都有些亡羊补牢,可事实上,目前的医疗就是如此,很多病痛只能够消除痛苦,随后,也依然是需要患者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否则病痛就会越来越强烈。
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疾病产生的后果是比较残酷的。因为动物一旦发生了疾病,死亡的概率会非常高,这不仅仅是由于疾病无法治疗,最重要的是会受到一些天敌的捕猎,可如果以自然角度来理解人类的疾病,似乎得病的人就是要被自然淘汰的人。
有一种说法,说所有的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也不无道理。当人类的生活变得富足的时候,往往也是科技发展水平更高的时候。我们以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医疗水平也会大幅度提升,而且事实上,医疗也的确给人类治愈了更多的疾病,但同时我们却发现很多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了爆发的势头。
动物会得痛风吗?
既然人类存在疾病,动物也有存在疾病的可能,都在一个自然环境下生存,也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某一只动物得了痛风,那就说明它所生存的环境非常宽松,有着丰富的食物,同时也不会面临天敌的捕食,这也许是动物的乐园,但更可能是动物的坟墓。因为自然界永远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要么在相生相克中互相激励,共同成长,要么就在安逸富足中集体灭亡。
自然界的动物很少会出现极度肥胖的状态,我们看到的野生动物都是身材消瘦,行动敏捷,这是因为无论它们是捕猎还是为了预防天敌,都需要有一个反应灵敏的身体。而反过来说,它们的任何懒惰都会造成捕猎能力的下降,任何的困顿都有可能被天敌蚕食,在这种残酷的自然环境下,没有动物会积累过度的脂肪,也没有动物会懒惰肥胖,而如果因为偶然的情况出现了肥胖的动物,甚至它们都无法等到痛风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了。
当讨论疾病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撇开人类的生活状态去单独研究疾病的形成,我们可以想想一个肥胖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非常勤劳的人,生活压力很大的人,甚至刚刚达到温饱水平的人会肥胖吗?我们去看看那些贫困的山区,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大多都是瘦弱无力的样子。当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足了,我们就不用再奔波劳累了,行动力减弱了,身体摄入的能量本身也应该相应的减弱,这样才可以保持能量流动的平衡。可如果我们的行动力减弱了,但我们依然还摄入大量的能量来补充身体,就会造成身体的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等等高负荷的运行,而身体运行形成的大量能量却无法消耗,就会储存在身体当中。
我们都活在一种习惯当中,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们的本能就是吃,因为只有吃才能让我们活下去,不断的寻找食物,不断的吃下各种食物,就是我们的本能反应。因此我们高兴也要吃,不高兴也要是,忙碌之后也要吃,闲着的时候还要吃,我们丝毫不考虑身体消化这些食物的负担,也丝毫不考虑消化之后产生能量的使用,因为吃也是一种自我欲望,是为了获得自我存在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就如同我们获得物质财富一样,本能的就会觉得越多越好。
我们不断努力的改变着生活,并努力打造一种协调和平衡,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在制造平衡,可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影响其中一个,就会造成连锁的反应,而我们在消除各种表象和症状的时候,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平衡,只不过这种平衡是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调整来形成的。
我们在发出高音的时候,其基本原理就是我们身体的情绪能量与高音所具有的情绪能量相吻合,每一个音高就是一个声音的振幅,也代表着一种情绪状态,只要我们的情绪状态所产生的声音振幅与音高相符合,就会发出非常完美的声音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由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断的约束自我情绪的释放的,很少有人会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就能够让自己的情绪与一些高音的情绪相吻合,大多数人的情绪都远远低于高音的情绪状态,这就形成了没有高音或跑调的情况。而目前的科学训练方法并不是调整人的整体情绪状态来适应高音,而是把适应高音时情绪状态所激发出来的身体肌肉反应作为训练的目标,而高情绪状态必然会形成全身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唯一减少的只是喉咙肌肉的紧张度。因此整个声乐训练就变成了陆续的将身体所有的肌肉的紧张度一个一个的训练,这种训练就是通过肌肉训练认为的模仿一种平衡状态,可实际上,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只能接近一种平衡状态,却无法真正达到平衡状态,而最终能够达到平衡状态的原因,根本就不是通过训练进行的,而是学生最终激发出一种高昂的情绪状态来实现了最终的平衡。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学生在没有演唱高音的时候,身体是处在一个低能量平衡的状态,演唱高音是需要身体呈现高能量平衡状态,由于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就会根据高能量身体的肌肉反应,把每一块肌肉都从低能量状态调整的高能量状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而最终无论怎么调整也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平衡,因为没有人会控制到让身体每块肌肉都呈现一种相同的力量状态。
同样的道理,疾病的产生往往会激起连锁反应,如何对待疾病涉及到我们的态度和方向,如果把疾病当成敌人,我们就总是试图想消灭它们,如果把疾病当成了共生共存的朋友,我们就会试图去包容和平衡他们。任何敌我都是相对的,也是相互刺激的,人与人、人与任何事物都存在竞争关系,因为有了竞争才会相互激发,才会提升我们的技能,最重要的是竞争是永远存在的,所有的事物都因为对立而相互刺激,对刺激的双方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如果我们把对方当成敌人试图消灭,即使我们消灭了对方,也会有新的敌对势力产生。
我们没有办法割裂开我们的生活方式去了解和治疗疾病,因为疾病就是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就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警告和提醒,没有人喜欢痛苦,可也没有人能够躲避痛苦。包括我自己在内,当遇到疾病痛苦的时候,也依然希望消除症状,只不过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当疾病的症状消失之后,我们得病的这个经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身体就是能量的聚合,如前面的图片所示,如果身体是一个罐子,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食物、空气、水等方式来补充能量,另一方面通过行动思考等方式来消耗能量,最终还有一个消化排泄的系统,将我们食物转化过的残渣排泄出去,我们可以用这张图片来了解一下身体运行的基本原理。
我们的行动力增加,就相当于我们能量的消耗加大,身体的代谢能力也同步加强,也需要更多的食物、水、空气作为能量的补充,同时食物和水的残渣也会随着排泄系统排泄掉。这是整个身体就像一部精妙的机器一样快速的运行起来,这时肺部负责呼吸,脾胃负责消化,肝负责分解代谢,肾负责协调平衡和排泄。
因为我们的行为是不断变化的,能量的流动也在不断变化中,身体就根据我们的行为不断的在进行调节和平衡,比如当我们行动力加快的时候,呼吸加快,同时脾、胃、肝、肾都在同步的加快运行的速度,这是身体的消化能力、代谢能力都会根据能量的流动情况进行调整,当食物被快速消化分解之后,我们就会有饥饿感,这就等于身体在发出一个信息,如果身体继续保持这样的行动,能量就不够了,只要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进食,对外的行动就停止了,身体就处在一个能量补充的状态当中。可如果我们正处在紧张忙碌的过程中,忽略了身体饥饿的信号或者忍受的饥饿的信号继续行动,身体就会调整能量的使用方式,减少内部的代谢和消化速度,将大部分能量用来支撑行动。而这时肾的平衡能力就起到一定的作用,身体会释放一定的肾上腺素来提升人的兴奋度,以保持能量的加速流动,由于肾上腺素形成了兴奋感,人对身体的饥饿感,甚至对其他器官缺少能量的反应就没有那么敏感。如果我们不停止这样的行动方式,最终身体的能量耗尽就会产生极度的疲惫因为最终身体的能量耗尽就会产生极度的疲惫,因为当身体能量流失严重的时候,肾的能量减少,激发出的肾上腺素也会减少,我们就会冷静下来,感受到身体的各种缺少能量的状态了,比如饥饿、疲惫、困顿等等。
如果我们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身体的器官,经常在缺少能量的状态运行,就会形成疲惫的运行状态。这种状态就会影响细胞的复制能力,造成整个内循环系统的效率越来越差。就会以一种不良的状态让我们感受到比如消化系统紊乱形成了某种消耗不良,身体代谢能力变差等情况。这时我们大多会通过医疗来解决问题,而我们服用的药物,主要也是为了解决相应的症状,比如,如果发生了消化不良,服用一些胃动力的药物以及有助于消化系统运行的药物等等。我们之所以去求助医生,就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一些身体的异常反应,这些异常反应被消除,我们认为病就已经好了。可实际上,这些异常反应本身是由于我们生活的一些行为造成的,只要我们的生活行为不去改变,这些不良反应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比如当发生消化不良的时候,本身就说明是由于脾胃疲惫的状态造成了消化的问题。这时候任何增加脾胃动力的治疗方式,都只能会加大脾胃的疲惫状态,而之所以形成消化不良,就是器官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如果我们不是急于消除症状,这种症状的本身就会起到改变我们生活习惯的作用。而随着身体能量的恢复,脾胃的运行状态也会逐渐恢复,消化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这就是一种身体自愈的方式。只不过,在身体恢复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人感受会非常不好,而且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就不可能在身体恢复的过程中停止其他的工作和生活行为,而我们急于看病的目的,也是为了尽快消除症状继续保持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在自然界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狮子在捕猎的时候,也许由于猎物的剧烈挣扎而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动物的本能来说,在能量恢复的阶段它们就会呈现慵懒的状态,可如果她们为了给小狮子捕食,也会在身体疲惫的时候依然去捕猎,身体的状态越不好,捕猎的效果也不好,消耗的能量更大,对器官的损耗也更大。因此在野生环境下,动物的寿命都非常短。而人类以及人类饲养的动物之所以寿命更长,也是因为医疗药物的介入。当身体处于疲惫状态造成消化不良的时候,继续忙碌只能会使这种症状更加严重,如果我们使用了药物来介入,增加了脾胃的动力,甚至用一些激素类的药物来刺激我们的神经反应,就会在短时间内爆发更强大的能量,帮助我们快速的完成一些工作之后,通过后期的休息来进行身体的能量补充。这样的状态会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不至于因为身体的不良状态,造成我们身体能量更大的付出。在体育行业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运动员由于竞技状态的原因,通过激素来激发身体能量在短时间释放,也就是当运动员身体疲惫需要休息的时候,他面临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继续以疲惫的状态参加比赛。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激素来激发他的兴奋度继续参加比赛。可能很多人认为激素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第一种的选择会比第二种更好一些,实际上,激素对身体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激素的副作用上,因为过度的使用激素会造成整个身体运行系统的紊乱,而这种系统运行紊乱的原因就是由于激素的介入,造成了整个系统对激素的依赖,结果就是只要没有激素,整个身体就是混乱的。如果从身体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少量的激素会刺激人的兴奋度,提升运动效能。比如当狮子在疲惫状态捕猎的时候,也许制服一只羚羊需要半个小时,如果这个时候它通过激素使它产生了兴奋状态,捕猎羚羊也许只要10分钟就可以,虽然激素在短时间内造成了能量快速的释放,但同时也提升了行动的效率,反而会比疲惫状态,毫无效率的行动付出的能量更少一些。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会很多,当大家在做一件事情疲惫不堪的时候,开个玩笑、喊喊口号、激发一些情绪,工作的效率就会增加,高效快速的完成工作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可如果激发情绪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希望增加更大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对身体的影响会严重的很多。
我们永远不要忽略身体的自然平衡状态,无论我们做出任何的行为,身体都会通过一些内在的平衡来消除这些行为的后果,可如果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身体的自然平衡状态,就会造成身体平衡的混乱。
身体本身一直处在不断调整平衡状态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医疗干预,就相当于在身体的平衡过程中增加了外援,外源的增加有助于身体快速的恢复平衡,但这种平衡并不是身体真正的平衡,而是在增加外援的时候形成的平衡。因此无论任何身体的不良反应,如果长时间服用某一种药物,身体都会产生一种药物依赖。
肾的功能有点像蒸汽机车的汽笛,它的平衡协调性主要就体现在通过调节排泄能力以及分泌激素来使身体尽快的恢复平衡状态。
就如同我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减少户外的行动,身体的能量消耗处在非常低的状态当中,但是由于生活的习惯,依然会按照固定的时间来补充食物和水,而这些食物进入到身体之后,脾胃依然按照原来的状态去进行消化和分解,但是消化之后所产生的能量,却无法被全部释放掉,就会造成身体能量的淤积。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长时间减少行动,当身体能量淤积的时候,身体都会有所反应,比如烦躁、慌乱等等,这种状态会影响人的注意力,而我们为了缓解这种烦躁和慌乱,就会找一些事情或者改变一种行为方式来缓解,这就等于将积蓄的能量释放掉了,身体自然就恢复到平衡状态。可如果一个人已经习惯于保持这种状态的时候,或者由于一个人的目标性和计划性非常强烈的时候,就会忽略身体的烦躁、慌乱的反应,这时身体的内循环系统就会处在一个效率更低、速度更慢的状态当中,脾胃的消化能力在减弱,就会造成消化系统运行效率的降低,往往会出现便秘等情况。同时由于脾胃的运行速度缓慢,对食物的分解效率也会降低,就没有了强烈的饥饿感,这就等于减少了身体对食物的需求。如果这种状态再继续保持下去,身体能量继续膨胀,就会发现对食物的需求方式有所改变,比如对热量高的食物诸如肉类等会产生厌烦感,而对蔬菜水果类的食物会产生兴趣。通过改变饮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和获取的能量,减少能量在身体的积蓄,使身体获得一种平衡。
但这种平衡状态并不是一个身体正常状态下的平衡,这只是身体对我们某些行为的一种妥协,也就是说当身体发出警报之后,要么我们改变行为向身体妥协,要么我们坚决不改变行为身体向我们妥协,而身体向我们妥协的后果就是改变了整个身体的自然平衡状态,以维持我们行为为标准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虽然保证了整个身体依然可以运行,但是就会造成身体各个器官承受了不同的压力,造成有的器官负担很轻,而有的器官负担很重,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就会造成某些器官过度的老化。
在第一章我们介绍了能量的构成,所有的生命都是由于能量的聚合形成的,能量的流动状态就决定了生命的性格和行为特征,我们在自然环境中会看到,生命中植物远比动物要安静的多,因为它们不能移动,而且生长的速度也比较慢,因此植物的能量含量比较低,而动物的能量含量就比较高,这一点在自然界的动物当中就可以体现出差别来。在自然界当中,凡是食草的动物都是性情温顺,性格内向,都属于防御型的动物。而凡是食肉型的动物,都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强大的行动力,因此才会有食肉补血,食菜补精的说法。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女性更喜欢食用蔬菜水果,而男性大多都是肉食动物,而且饮食上的差异也形成了性格上的差异。比如一个喜欢食用蔬菜的男人,大多性格安静、内向、细腻,而一个喜欢食肉的女人,大多就是女汉子。虽然人类是杂食动物,除了某些特定的宗教以外,并没有其他的条件约束我们去选择食物,可即使依照个人的习惯,也依然会发现饮食上有明确的倾向性,而且饮食的倾向性与人的性格,甚至身体的状态都有关系。
性格细腻柔和的女人大多喜欢食用蔬菜和水果,而她们的身体都会出现一种统一的特征,那就是虚寒体质,这种身体特征就是手脚冰凉,身体无力。而性格粗犷的男人大多喜欢食用肉食,而他们的身体也大多会呈现燥热多冻的状况。如果我们从表面的状态来分析似乎某些身体状态是与饮食有关系的,那么如果调整了饮食结构,也就等于调整了身体的状态。因此在医疗手段中,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采用什么治疗的方案,都会首先嘱咐患者从饮食结构上进行调整。
似乎这是一种妥协,因为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尽快的消除症状。只不过以医生的角度来说,不仅是要短时间消除症状,最好也能长时间消除症状。这并不是由于医生不想去寻求彻底根除疾病的办法,而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疾病都跟人的行为、习惯、性格、情绪有关,除非患者改变了某些行为习惯,否则那些疾病是无法根治的。因此在治疗上,可以先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消除症状,再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减少这些症状的再发生可能。可问题是,有些情绪和行为本身是由于性格所致,是依靠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变的,而有些行为习惯则是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所致,我们就生活在社会的群体当中,所有的人都在相互的影响,也都承受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仅患者无法改变,连医生自己也无法改变。
因此,即使医生天天的嘱咐患者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可他们自己也做不到,因此医生的发病率、患病率,一点都不比患者低。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某些人因为生活的巨变形成了性格和行为的改变,这是因为当我们处在强烈变化的环境当中的时候,身体为了适应环境就会重新调整内部的平衡,内部的平衡调整之后,人表面所展现出来的性格和和行为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但这并不是由于个人的努力而形成的。
现在很多人都吸烟,对于绝大部分吸烟者来说,明知道烟的危害,甚至绝大部分人都尝试过多次戒烟,可能够彻底戒烟的人依然很少。我们往往认为这是由于个人的意志力决定的,可实际上,我们经常提到的忍耐力并不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到强烈的疼痛,就没有人可以长期的忍耐。但是同样的刺激,不同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一个经历过很多刺激的人与一个很少经历刺激的人相比较,他们的痛苦感会非常弱,因此,同样的刺激强度,能够表现出巨大忍耐力的人,更多的是由于他们对痛苦的感觉并不强烈,这跟他们的性格以及以往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另外,人身体内的自然平衡调整能力也是因人而异,内在平衡能力强的人就会具有非常好的适应能力,当外界发生刺激的时候,即使遇到痛苦,他们的身体也会不断的通过平衡性调整来适应这些痛苦,比如身体分泌一些肾上腺素来提升神经的兴奋度来对抗痛苦等等,这样他们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忍受痛苦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实际是由于他们在适应的过程中会慢慢习惯那些痛苦,痛苦感会减弱。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精神麻醉。
我们都会沉醉在一种理想和幻想的状态当中,只不过我们心里都知道,那些理想和幻想在现实中未必能实现,因此我们不会往理想和幻想中释放很大的能量。可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建立了非常远大的理想,并且倾注了巨大的能量。身体也会通过内在的平衡调整去适应,这时人就会呈现出情绪高昂、极度亢奋的状态,而且只要沉浸在那种理想当中,身体就会进行自然的调节并分泌出激素。当然,维持这种状态,持续持久是需要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肾来支撑,因此越是年轻人,就越容易产生更持久的兴奋状态。这就如同是一种精神麻醉状态,通过建立一种虚假的信念,让我们信以为真,所有的对外行为都围绕着那些信念来进行,比如传销,某些信仰等等。
在战争期间,很多特工、士兵被对方俘虏之后都会饱受摧残,那种身体上经历的痛苦是没有人可以忍受的,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就依靠坚定的信念战胜了身体上的痛苦。对于和平时期的人来说,我们很难能够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具有如此巨大的忍耐力,可对于战争时期的人来说,尤其是有过很多苦难经历的人来说,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他们都已经习惯并适应了,战争环境的变化莫测,他们为了生存就会具有极其快速的适应能力,再加上对理想强大的信念。而对于我们和平时期的人来说,相对稳定的环境减少了我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当我们产生一些疾病的时候,我们希望尽快的消除症状,让身体获得平衡,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疾病在发生,那只是身体为了适应我们的行为,在不断的进行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调整,我们呈现的症状,仅仅是身体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而我们身体的自愈能力,就是我们身体的平衡能力,而人类动物以及整个生命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取决于身体的平衡能力。
人的改变,往往不是个人的努力或者忍耐力而形成的,而是由于内在的平衡状态发生了变化形成的。一些人能够戒烟,往往是由于当他们身体有了疾病的时候,当他们发现吸烟的行为,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一些实质性的伤害和痛苦,甚至这种痛苦可以危及他们的生命,而身体在不断恢复平衡的过程中,自然会改变一些引发不平衡的因素,就会发生饮食行为的改变,甚至是性格上的改变,在那个时刻,戒烟是随时可以成功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当生活遇到了一些问题,内心有强烈的恐惧感的时候,这种恐惧感会推动我们完成任何目标。
我们分析整个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手段,并不是告诉大家从此放弃医疗,忍受各种痛苦,让身体自然获得平衡,也不是告诉大家改变生活和饮食方式,让疾病不再产生,而是通过对疾病以及治疗的分析,来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对目前的医疗水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现代社会就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很多行业和岗位都是社会的一个精细分工,因为信任,我们个人不必要去学习各种各样跟我们有关的技能,我们只需要根据我们的能力发挥出我们的优势,学习某一种技能就可以,而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其他技能就依赖于社会的分工以及不同的专业人员。因此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技能的时候,我们会很少了解其他行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我们往往会认为,以现代科技如此高的水平,医疗水平也不会很差,即使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医疗手段是完全可以治疗的。因此在我们奔波忙碌,为了事业,为了生活打拼的时候,我们丝毫不会考虑身体的承受能力,甚至我们很放心的把未来身体的健康交给了医疗体系,可实际上,即使人类科技再发展几百年,人类的很多疾病也无法根治,因为我们的一生就没有疾病发生,我们遇到的各种症状,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内心痛苦一样,我们内心的痛苦是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消除的,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不断的适应并接受,而身体上的各种痛苦同内心的痛苦是一样的,思想上的不平衡会造成内心的痛苦,实际上,身体的不平衡,就是思想不平衡在身体上的投射和显化。
内心的痛苦是无法消除的,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喝酒吸烟等行为来麻醉我们,让我们忘记痛苦的感受,可只要思想的不平衡解决不了,内心的痛苦就会一直存在,任何的麻醉都是暂时的。身体上的痛苦就如同内心的痛苦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药物等方式来消除症状,可只要我们思想的不平衡解决不了,只要我们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那些痛苦依然会随时出现,现在出现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经历的时间还短,我们的身体还算强壮,我们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复杂和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