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上海的瑞金医院火了,
不是因为医疗纠纷,
而是有一群人在这提着摄像机,
来这蹲点蹲了两年,
花了500多万,
拍出了一部纪录片:《人间世》。
他们把这些素材剪成了9集纪录片,
分别是
《救命》《理解》《团圆》
《告别》《选择》《信任》
《新生》《坚持》《爱》
他们经过了医学规范培训,
也消毒所有机器,
摄像机还做了专门的防菌服。
他们近距离是跟拍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在手术台旁,
血能溅到脸上的距离。
但还是不能停下来擦干净,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
谁都不知道手术台上的人,
还能不能活下来。
这部纪录片包含了医疗纠纷、临终关怀、器官捐献、
失独家庭、救护车资源滥用等医疗问题,
每一集45分钟的故事里,
预先是没有脚本的,
都是他们在医院里蹲守出来的。
之所以这部纪录片能在豆瓣有高达9.7的评分,
只因为两个字:真实。
《人间世》的导演周全说,
“我们呈现了不堪、无能为力、愤怒,
甚至埋怨,
这也是我们片名叫‘人间世’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想还原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它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
在病人回天乏术之时,
医生的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它残忍的告诉你,
躺在摄像机面前的病人,
就不活了,
虽然生命的离去,
却不是最后的结局。
有因为24岁生日宴上海鲜中毒,造成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孩子,
生命迹象好不最容易稳定一会,
却又突然急转直下,
抢救无效死亡。
但主治医生还是在中秋节的时候,
收到了孩子家长发来了感谢信。
有送进临终关怀室,只有20天生存期的71岁奶奶,
一定要在自己去世前,
把老伴送进养老院才安心。
她去世的时候,
赶去医院的爷爷,
在计程车上哭的像个孩子。
有捐出儿子身后可用器官的父母,在确定儿子脑死亡之后,
还得签下“放弃治疗”这四个字。
但是,愿意捐献器官的孩子他爸,
最后怎么都下不了手,
他又一次小心翼翼的问,
会不会,还有希望呢?
还有一位结婚才一年,就得了晚期印戒细胞癌的26岁准妈妈,
肚子的孩子才五个月,
癌症却来势汹汹,
而且治愈率很低,
等于直接就给她判了死刑,
但她还是想要活下去。
在医院里,生老病死,
都已经成为常态。
正因为直视死亡的冲击力,
所以,这部纪录片,
才让人开始反思,
死亡和生存的意义。
很多人说,
这部纪录片的泪点太多,
实在很难看下去,
就连瑞金医院的医生,
都不愿意看,也不愿意分享,
他怕,
以后没有人在愿意学医,
毕竟这个时候,
不是什么单纯的好年代。
一名临终关怀医生,跟病人聊天时说:
当医生其实没什么好的。
但坐在病床上,
插着氧气管的病人说,
我在乎的是种道义。
这句话,说得我潸然泪下,
这年头还有人在乎道义么?
2015年的9月28日,
就在瑞金医院,
病人家属因为接受不了患者心衰危机的结果,
希望跟医生理论,
非探视时间闯进监护室,
却一手钳住了医生的喉咙。
现在的人,基本都是谈医色变,
它不再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
医学院的学生也一年年的减少,
政府的医疗支出也在世界排行倒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2014年信息发布,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只占GDP的5%,
而美国却是是17.1%。
医患关系的恶化,
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
城镇医务人员的逃离,
又造成医疗资源的缺失,
这些话题,
也成为了我们不能说的,
媒体说不清楚的事。
我也有一个当医生的朋友,
时常也会看他在朋友圈里,
发些关于医闹的事,
他说:医者,不能医心。
也许这是医疗行业,最尴尬也最无奈的一句话。
在《人间世》这部纪录片出来之后,
很多人都看到了,
医生,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坛职业,
而从医疗角度上,
也并不是出了钱看了病,就能好的。
它让我们看到,
人们对于生的留恋,对死的避讳,
但我们不能将对死亡的恐惧,
一味地强加在医生身上。
100多年前有一位美国医生特鲁多,
他的墓志铭一直流传甚广。
有时是治愈;
常常是帮助;
总是去安慰。
这也许,是医生最好的注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