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记笔记究竟有多重要呢?
首先,增强归纳总结能力
习惯记笔记的人更加容易养成对知识和信息结构化处理的能力。不难发现,记笔记是对信息的筛选、排序,同时建立一个知识标签库的过程。
通过笔记的整体框架对照,可以抽取出知识的主要骨干与脉络等等,更多的见到知识结构全貌,进一步演化成对相关技能和书本知识的结构化建造。 养成结构化的习惯的好处就是能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更快的熟悉和掌握所面对的知识和技巧的框架,对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进行相关的行为规划与实践反馈。
其次,有效集中注意力;
记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可以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有效管理时间;
记笔记是一种极佳的时间管理方式。 ①通过记笔记,可以把阶段内的事件进行梳理,不到10分钟,就可以让你清楚本周的目标任务,形成全盘的概念,也能更好的避免遗漏。 ②通过笔记优先级排序和记录要做的事,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把很多零散的时间,聚集起来思考问题。比如不去做一些思考或记笔记,你可能拿起手机玩游戏或者看小说了。
第四,提高阅读效率。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问自己:“需要记录的要点是什么?”,
如何提高做笔记的效率?
第一,搭建笔记体系; 所谓笔记体系,主要指的是笔记的管理体系。我们要按照一定的组织分类方法来分类存放我们的笔记。 笔记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① 资料类笔记比如我们从网站、公众号、app看到的好文章,需要用到的一些图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
② 记录思考类笔记比如文章阅读笔记、读书笔记、培训笔记等;
③ 创作类笔记自己写的文章,写的书稿等;
④ 清单类笔记待办事项、购物清单;
⑤ 灵感记录、重要事项记录、联系方式记录等等。
构建分类体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点: ① 分类不要太粗也不要太细,粗了没意义,细了分类太复杂; ② 逻辑要清晰,方便后续的管理。
第二,资料收集; 通常记笔记要经过:收集信息——甄别——筛选——排序——记录——回顾这6个必经路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整个记笔记流程的开始,如果收集的信息不全面或有错误,那么后面的整个流程都会受到影响。 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资料,基本上有三大来源,一是微信文章和聊天记录,二是常用APP中的文章,三是阅读过的文本。
第三,整理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整理笔记包括:筛选、阅读以及记笔记3个步骤。
1.筛选:文章那么多,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记笔记,要区分对待。我们可以把文章归类为3种类型:
①适合收藏的文章: 有价值,但短时间可能用不上,那么就先收藏起来,当然不用记笔记。
②适合简单记录笔记的文章: 一般用一张思维导图来记录,把文章的核心信息记录下来,包括文章指明的理念和方向。
③适合详细记录笔记的文章: 一般来说,需要有思维导图,让你能够迅速掌握文章的大纲,基本结构,中心思想,以及每个部分的核心点。 要有摘抄,就是把很重要的信息、文字、段落摘抄到自己笔记里面(比如特别经典的句子,特别重要的数据、表格等),此外还要有自己是思考总结和相关索引。
2.阅读:记录文章笔记之前,先快速阅读一遍。判断文章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或者第三类。发现值得记笔记的文章,可以先做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就是精读阶段,认认真真把逐字逐句把文章细读最少一遍。
3.记笔记:读完文章之后,主要做下面几件事情:
① 调整、优化速读阶段画的思维导图;
② 摘抄重要句子、段落,并且给摘抄编号,比如摘抄1,摘抄2……
③ 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和摘抄混合在一起,但是和摘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要注意:记笔记绝对不是复述,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归纳总结,不要让记笔记变成抄书。
参考资料:公众号 笔记侠 《不会做笔记,你正在丧失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