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477天

>你是否曾被对方气得跺脚,想过逃离、想要大吵大闹?

>你是否愤怒地反击过他们,发生过强烈的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面对这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该学会如何让自己在两分钟内冷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的问题上。

你只需要做两件简单的事情:

>忽略话语的表面意思

>猜测其中蕴含的情绪并如实地反映

简单地说,你需要先去做一些心理调整,如果你想让某人平静下来,你必须忽略他说出的文字内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情绪本身上。

情感是我们对特定经验所产生的关于生理、认知和心理特质方面的总和。情绪的生理部分由情感和感觉两部分组成。

情感:大脑中正在发生什么

感觉:身体里正在发生什么

愤怒的人说话比较冲,容易蹦出些令人讨厌的、气愤的话。如果你很认真地听这些辱骂,那么你可能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而卷入到冲突的漩涡中。

如果你忽视说话的内容,专注于情感,你就能够把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因为你没有花费时间去思考对方是否在侮辱你,所以这些话就失去了意义。

当你为一个感到生气或伤心的人做情感标记时,请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注意对方的口语。有时你会听到对方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回答“就是这样”,这说明此刻你与说话人产生了联结,说话人在不知不觉中断定你一定是懂他的。

第二,注意对方肩膀的起伏。当人们生气时,他们身体会紧绷,耸起肩膀。当他们冷静下来,又会放松他们的肩膀,使肩膀下落到正常的位置。

第三,注意对方叹息、吐气或其他表现出放松的迹象。除了口语与肩膀放松之外,你经常会看到一些无意识的暗示,这表明这个人正在平静下来。

为人父母,太多人与子女的沟通都很浅层,这是中国式家长的通病,其实就是家长们没有把自己放在与孩子相同的位置,总是高高在上,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其实,是大错特错,只是在满足家长们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已。

其实每次家长们与孩子发生争执,都是因为家长自身的原因。每次他们强调的都是“我”感觉,“我”需要,而不是孩子真正的需求与感受。

大多数孩子的行为都是无意识且自动的,初衷都是向好的,发生冲突基本都是家长们用自己片面的认知去评判孩子造成的。解决这种冲突真的很简单,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控制好家长自己的情绪

做到时常检讨家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父母下列无意识的行为,会否定孩子的情感,会让他们感受到被虐待。这些行为会使孩子对你抵触、与你疏远,甚至变得更加暴躁。

家长们需要避免做出以下这些行为:

·讲大道理

·谴责

·威胁

·反复问一些愚蠢的问题,比如:“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盘问或审问

·表示愤怒、沮丧或怨恨。

其实你需要做的,是在孩子们需要你的时候,做他们的情感依靠,而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态。孩子们会感知到是否可以与你有情感上的接触,那些与孩子关系亲密的家长们都有一个共性,只要他们的孩子表现出想要交流的信号,他们随时可以放下一切,而不是以“忙”来当借口。

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有时孩子会保持沉默,这往往是一种好的反应。只要你的孩子不起身离开,那么你们的交流就是向好的。

当面对沉默时,千万不要放弃,要知道这其实只是在试探你的真诚度,看看你是否真的想要试图与他们接触。孩子们的大脑会无意识地处理一个基础的信息,你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

家长们需要知道,我们与孩子需要建立亲密关系,更需要关系的重建,而方法是很简单的,难的是家长自己是否有放下的心。

先从好好说话做起吧,温柔的话语,是感情的粘合剂,可以把两颗心过成一心一意。


专注运动+理财:关于17年运动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木子读吧,与你一起财务自由!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