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东村的那些人那些事 第七十九章

周晓蓉自从遭遇流氓骚扰后,心理留下了一道阴影,后来每一次下坡去白蜡园子心里都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她把这事告诉了母亲。

母亲知道这事后对老伴周信柱说:“老头子,以后就不要让女儿下坡打猪草去了。她说她每次下坡心里都会产生一种不好的感觉。这可不行,时间一长她的心里会埋下一道阴影,这道阴影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后你应该给她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不要天天再去打猪草了。别忘了,咱的女儿可是高中生,是有学问的人,不能白瞎了她这个人才。你应该给她安排一个正式工作,比如去卫生室当个卫生员,或者去学校当个老师。”

“这不好办,等着安排的人多着呢。还有,老师已经够用了,再去就是多余的了。其他行业也不缺人,再等一段时间吧。”

王廷香说:“就是再等一段时间也不让女儿下坡了,不只是因为她下坡心理不安,主要是因为她已经是个大姑娘了,不能天天打在坡里,别人会笑话的。”

“也对,那就不让她下坡了。”周信柱说,“如果给女儿在村里安排一份工作社员们会有意见的。你想,咱家四个孩子已经安排了三个了,就剩下一个女儿在家闲着,如果再给她安排一个差事,社员们会戳咱的脊梁骨的。会说仰仗着自己有功名,都把孩子安排到岗位上去了,老百姓的孩子怎么办?只好出笨憨力呗。”

“你看这话说的?当初谁不让他们出去参加革命了?谁不让他们立功了?别不知好歹,今天的好日子是谁给打下来的?不就是你们这些在战场上拼命的人吗?有人身负重伤,有人流血牺牲,这臭意见他们不能提,也没有资格提。”王廷香说。

“提与不提是老百姓的权力,做与不做那是咱的事。你知道,晓蓉是女孩子家,在家过不了几年,咱就不要因为她给别人留下话柄。”

“那不行,闺女出嫁还得五六年,这五六年时间不算短,咱不能让女儿天天窝在家里等着出嫁,那样太对不起女儿了,白瞎了她一肚子文化。”

王廷香与丈夫周信柱正说着话,女儿周晓蓉挎着一篮子猪草一步跨进门来。周信柱、王廷香一惊,两人看着女儿晒黑的瓜子脸心里很是内疚,脸色也表现得很凝重。

周晓蓉看见父母不自然的样子有些不解地问:“咋了?咋用那样的眼神看我?是嫌我今天割来猪草不多,还是嫌不好?”

“不是不是,不是因为猪草的事。女儿每一回打来的猪草又多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兴。咱家小猪长得又快又肥全靠女儿喂养得好,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周信柱说。

“那你们为啥那样看我?眼神不对呀!”

“哪有什么不对?我们一直用这样的眼神看你呀!”母亲说。

周晓蓉听后苦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说:“爹、娘,别骗我了,今天你们的表现我已经猜到原因了。其实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好多天了,只是没好意思开口,怕给二老找麻烦。我早就不想这样混天聊日了,我想找份正式工作干干。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十七八岁了,成大人了。”

“可农村有啥好差事干呀?像你这么大的女孩子下坡出力的满大街都是,人家也不觉得干的不是正经差事。咱们是农民,生来就是出苦力的料,啥也别想,安心干活就是。”周信柱说。

“我不愿一辈子当农民,我想学习三哥,当个工人,即使不去大工厂,去公社纺织厂当个纺织工也行。”

“去公社纺织厂也不容易,里面安排的都是非农业户口的孩子,农业户口的根本进不去。再说了,那工厂规模太小,安排不了多少孩子。现在又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好多城里来的孩子都被下放到农村出大力,他们都进不了工厂,咱们能进工厂?当工人的事就别想了。”周信柱说。

“那我就这样一辈子守在家里当一辈子农民?”

“还能怎样?”周信柱说,“最近这几年不像前几年,国家人口越来越多,而工作岗位却十分有限,安排不下多少人。要不这样,我去找支书商量商量,让他给你在大队安排一个差事,你看行不行?”

“咱大队哪还有用人的地方?哪还有什么好差事可干?”周晓蓉不高兴地说。

“应该有吧?现在上级不是在号召农村要大力培养赤脚医生嘛?你就去学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在农村也属于脱产人员,工作也不错。”

周晓蓉一听去当赤脚医生,眼睛一亮,高兴地说:“行,我干。”

周晓蓉在学校看过电影《红雨》电影里的主人公就是一名赤脚医生,故事很感人。那位叫红雨的赤脚医生身背药箱走街串户为生病的老百姓打针服药,直接为人民服务,深得人民喜欢。当赤脚医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可干。

周晓蓉对周信柱说:“爹,你就快去老支书家一趟,商量让我干赤脚医生的事,看他是否同意。”

“应该同意,因为各大队都在培养赤脚医生,人数多少不限,是个好茬口。再说了,你年轻,文化水平又高,很符合条件。”周信柱说完转身就去了曹宪章家。

两个小时后周信柱回来了,他满脸堆笑,高兴地对女儿说:“成了,曹书记很愿意让你去学赤脚医生。他说明天支部会议上讨论通过一下就行了。他还担心你不干呢,他说干赤脚医生很吃苦。”

“吃苦我不怕,当医生直接为百姓服务,是很有意义的事。出不了大力,还能挣满工分儿,划得来!”

周信柱说:“那好,你只要确定干这事就定了。你可知道,干赤脚医生不是蹲卫生室的,是走街串巷给老百姓看病的,风里来雨里去的,不少吃苦。你要有思想准备,别到时候叫苦。”

“这个我知道,我不会叫苦的,爹放心。我只要愿意干,就一定干出个样子来,不让社员说出个不字来,更不会给你们丢脸。”

王廷香说:“那就好。我女儿是啥人呀?争强好胜之人,哪样都想干出个样子来。行,好好干吧。差事有了,你以后就不用打猪草了。”

周晓蓉听了母亲的话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