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如果由你给玩具一个定义,你会怎么说?

好的,总结一下:玩具就是帮助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工具。

既然是工具,那么就是承载了人的意志的东西。马克思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异就是人会使用工具。所以工具的出现,都是伴随着一次次的人类进步与飞跃。

比如刀,我要用它来把整块肉切成适合烹饪与咀嚼的大小。比如:积木,让孩子在堆砌中感受空间变化,由少变多,由小变大,由矮变高,从一块积木变成房子。。。

发散思考:手机是工具吗?是什么工具?

上周我回我妈妈家,听邻居讲她孙子的事,说,这个孩子的玩具,目前用蛇皮口袋装,最少要装5大袋,这是不包括已经扔掉的部分。这是一幕常见现象啊!有了钱的父母,给孩子买玩具,那是爱孩子的表现啊。

但是我们似乎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给孩子买玩具?

有了玩具,他就不会烦你了;有了玩具,他不会摔遥控器了;孩子喜欢?哪一个是你给孩子买玩具的理由呢?

常见现象,是否就是正常?多数派就是正确的吗?

在宝龙,孩子玩的游乐工具很多,几乎占据了宝龙业务的一半,玩的很嗨的孩子和坐在边上刷手机的父母,是的,这一刻,他不会打扰你,很开心,你也很自由的回到自我的场景中了。养育孩子,你需要的就是“他不烦了吗”,这就够了吗?

他不肯洗澡,他要一直玩,连饭也不吃,他在路上疯跑,他不做作业,他不肯上学,他把另一个小朋友推到在地,他被打了,他逃学了,他抽烟了,他撒谎了。。。。当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这就是这本书给我们的价值,让我们学会如何应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各种问题—情感引导的沟通方式。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有些常见的误区:

1、控制性与放任型父母

      控制性父母注重孩子的行为。他们对于养育孩子的目标似乎是“听话”。

煲电话粥的妈妈,听到房间外面孩子追逐打闹,气急败坏的放下电话,你们都给我停下,不许再跑了,回自己房间去,立刻,否则今天晚上的冰淇淋就没得吃了。

    放任型父母遇到此类状况,通常是唉声叹气,无奈的摇摇头,然后对电话一端的人说抱歉。

那情感引导型妈妈会怎么做呢?

蹲下来,对孩子说:亲爱的,你的声音有点太大了,说话的时候,只要能让别人听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大的声音的,你只是太高兴了,对吗?妈妈正在和***打电话,谈到一个重要问题,不过,现在这里的声音有点吵,以至于***听不到妈妈说什么,你们可以在房间玩保龄球的游戏吗?我过5分钟去房间看你练习的是不是又比以前进步了,OK?

太过控制,会让孩子产生压抑,长期压抑会产生放纵一次的渴望,而放任的教育,会让孩子缺乏必要的约束,没有群体归属感,人类是天生有依赖,归属,等情感需要的,如果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他就会从外面去寻求,比如说一些叛逆期孩子结交的不良少年群体。

2、轻视,低估或者否定孩子的感受

  刚吃过饭的一个小时的孩子,然后对妈妈说:我饿了。

“怎么可能呢,你才吃过一会儿”

小孩子和一帮孩子在操场上踢球,其中一个孩子把你的孩子绊倒了,孩子哭了,你说:不疼,不疼,没事的。

经常否定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不在意,以后他也不再试图依靠你了,没指望,于是他会去寻找其他人的帮助,或者不会请求帮助,而这一点实在是很可怕的。

有一次,在一个早教中心的活动室内,一个奶奶带着小男孩过来玩,他玩他的泡沫飞机,第一次,他飞机落在了一个架子上,他在旁边努力的跳着试图够下来,跳了几次,总算够下来,但是,接下来,他的飞机落在了更高的地方,他依然用跳,跳了很多次也够不下来,他开始很沮丧,跟奶奶耍赖。奶奶数落他自己扔的,怪谁啊?

这一幕也是我们时常见到的场景。

给予孩子帮助,而不是给孩子结果。情感引导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情绪,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教给孩子:够不到,你有点沮丧,是吗?(将情感词汇教给孩子,在合适的场景使用合适的情感词汇,可以有助孩子及时正确的处理情绪。)

“”这么高,我们需要工具才能够得到,这里有这样的工具吗?如果没有工具,其实,请求有能力的人帮助也是最好的方法。

3.外部激励方式(贿赂型)

奶奶对不愿意睡午觉的菜菜说:乖乖睡午觉,奶奶给你一个奶片。

乖乖做***,给你一个****

这个句式也是很常见哦

这成了菜菜和奶奶的相处模式,一段时间,菜菜只有看到奶奶就会提一个要求。而却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提过这种要求。你说小孩子看人点菜吗?

睡午觉是因为小朋友身体需要睡午觉,否则到了傍晚就会很困,会错过吃晚餐,洗澡啊,睡前故事啊?这个点就是睡午觉的时间啊,你看爸爸妈妈,奶奶,大家都会在这个时间睡觉休息一下,这样整个下午就会精力充沛,我知道你很想再玩一会儿,但是如果一直玩,不睡午觉的话,你的能量就会不足的,就想扫地机器人一样,他充电就是休息,菜菜睡觉就是休息。

4、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如果你再睡觉,我就要打你的屁股了

如果你再不作业,我就不带你去看《狮子王》了。

孩子不做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惧怕惩罚。

我们应该用直接结果来教育孩子。

比如,大家在吃饭,这个孩子却还在恋着打游戏,或者某个玩具。这个时候,你应该跟孩子沟通的是;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内容,比如6点是晚餐时间,大家这个时候应该一起坐在桌前吃晚餐,如果错时间,就不能享受晚餐。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他因为玩,而错过吃饭时间,就错过晚餐。这是他应该承受的结果。

避免消极的教育方法

体罚

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案例:外出就餐)

无视孩子性格(谨慎性型        热情型)

我们从这么多常见育儿场景中,看到了情感引导的好处,什么情感引导呢?

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语言表达能力有多重要呢?大家知道失语人士的表达方式,你们会看到他们在手语不能及时传达自己的意思时候,会变现的很着急,如跺脚啊,夸张的表情啊。

语言是人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有更融洽的社会关系,更多的帮助,更多的机会。早点建立情感引导的沟通机制,可以通过植入情感词汇,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从而避免因沟通不流畅造成的冲突,比如撒泼打滚  无理取闹。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的入口,就是陪玩。因为玩是孩子释放能量,也是家长走进孩子世界的机会。

现在我们开始了解作者为何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个名字了啊。

我们在买玩具投入的费用很少,大部分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买的一般就是球,拼装玩具。而且一个玩具可以用很久。我们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买玩具,不是喜欢的时候。这个喜欢是可以养成的。

我们用矿泉水瓶子,润肤霜瓶子,在家里的球玩保龄球的游戏有十几天了,在这个期间,菜菜对于保龄球的各种兴趣扩展,看了一些保龄球视频,听关于保龄球的故事,歌曲,有一天,在视频中,他看到了不一样,视频中的保龄球为什么有3个洞呢?而他的篮球,足球没有这个洞,所以我们觉得买一个保龄球玩具回来。让他了解和认知。

小朋友才不在乎玩具多少钱,他在乎的事玩具本身带来的乐趣。而你在陪玩的过程中才能观察孩子的情绪,肢体动作,设置规则,所有这些都是需要陪伴才能实现,而且也是孩子乐于接受。

书中,作者列出了情感引导的几个关键步骤,把这些步骤练习到成为你的习惯,你就几乎能应对孩子成长中绝大多数问题。(P38)

1、播下种子

2、观察和判断

3、聆听

4 、同情

案例讨论,外出就餐。

孩子不同时期的情感引导方法:

婴儿期的分离焦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