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亲子沟通课如何有效跟孩子对话?

一:8种亲子沟通误区,你每天都会踏入30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注'momself公号,回复“亲子沟通”就可以拿到这个列表)

要点:

1.有一些沟通方式会带来问题,它们是习惯化的反应,不要去指责说话的人。

2.改变习惯最大的困难,在于它发生得太快了,来不及意识到。

3.通过身边的旁观者,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沟通习惯,看到了,就容易改变了。

二:孩子表达害怕时,比“不要怕”更好的表达是什么?

1、沟通的目标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达成一致),恰恰相反,而是确认双方的差异。

沟通的目的,不一定非要达成共识,我们的感受不一样,这就叫确认差异。差异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是不一样的两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当然不一样。

我没有错,你也没有错,我们本来就不一样

2、我们对孩子有诉求的时候,一旦孩子有负面感受,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否认。可以学习一边承认孩子的负面感受,一边坚持我们的诉求。(先承认对方感受,再表达自己需求)

否定孩子的感受,你必须承认我的感受才是对的,你的感受不存在?(很荒谬)

3、承认孩子的负面感受,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但是会让孩子的感觉更好。

他觉得不喜欢,真的就是不喜欢,这个态度特别重要。共情,就是与对方的情绪状态保持一致,肯定对方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哪怕是负面感受,也可以被看见,被理解。

安慰不是共情。安慰是尝试否认痛苦,因为别人的痛苦,也让我们感到难受。

安慰只会让自己好受一点,帮不了对方。

而共情,很难,你必然眼睁睁地跟对方的不舒服在一起。虽不能直接帮忙解决问题,但至少会起一点支持和陪伴作用,让他觉得没那么孤单。对方觉得自己的痛苦被看到了。


4、不要推着孩子去摆脱他们的感受。反过来,先承认他们的感受,再让他们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他们会想到解决办法。

2.1:当孩子生气时,比起安慰更好的表达是什么?

区分:

什么是感受:愤怒,生气,

什么是情绪:

什么是想法:觉得别人在针对自己

孩子生气打人:

生气(愤怒)是感受:感受没有好坏之分。

打人是处理感受的方式(行为动作):有好有不好。

我们要承认的是:感受,(主观体验)无所谓对和错,好和坏,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那我们能选择的是什么?是处理感受的方式。

开心是感受,笑是处理这种感受的方式

爱是感受,表白是处理感受的方式。

悲伤是感受,哭是处理感受的方式。

紧张是感受,深呼吸是处理感受的方式。

别人的感受我们不能控制,我们不应该,也没办法去阻止。但怎么处理感受的方式,却是可以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经验的一个过程

一个人的成长,很大一部分是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感受。如学习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学会解决生气问题,用更有力量的方法去表达,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共情就是处理感受的方式,专业术语叫“言语化

方法论:

言语化套路:

上半部分:

对他感受的呼应(如:我能感受到你现在很烦躁/我感觉你在生气/我能感受到你的难过)

记住:我们说的是感受,而不是行为动作

要理解他行为动作背后的感受。(如他在打人)我们说,我通感受到你的愤怒,而不是说,我能感受到你在打人。感受是能被承认,被理解的。

下半句:

针对他现在处理感受的方式,孩子处理感受的同时,意识不到自己在处理感受,需要父母帮他表达出来。(如:孩子在哭,我们知道哭是他处理悲伤的方式,我们就说:我能感受到你现在很伤心,下半句:你让自己大哭一场,可能会好过一点)这就是完整的一句话。

我知道你很生气,你非常非常生气,你气到想打人,想打自己,只有这样你才感觉好受一点。

这就是帮他说出处理感受的方式,这时需一直看着他的眼睛,陪他经历这个情绪状态,一边用语言说出来,我知道你太生气了,你太想打自己了,你没有别的办法。

用语言描述他的感觉,他会感到自己被看到被接受了,这个感受会慢慢发生变化。

激烈情绪过后,你告诉他,很好,这一次你没有打自己,你在不断深呼吸,你会慢慢平静下来的。

先回应他的感受,然后说出处理这个感受的方式,一直用一种肯定的,支持的,陪伴的态度

等情绪稳定以后,再教他怎么处理这个感受。:今天早上那件事,你很生气,后来你用了什么方法来处理?你觉得是不是最好的方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总结:最关键一点:你不赞同孩子情绪时,提醒自己,你不赞同的不是情绪本事,而是他处理情绪的方式。

通过你的支持把情绪说出来,可以更好地,更安全有效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其他和情绪有关的难题,也可以这样处理的。



三:当你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比“你需要做”更好的表达是什么?

如:我也知道药很苦,(承认他的感受,苦就是苦)但现在你生病了,我需要你把苦的药吃掉,你的病才会好。

给孩子提要求,不要说:你必须怎么做?而是从自己出发,说出自己接下来的动作:我会怎么做?

如:

到时间要回家了。

我还想再玩一会

好,再玩五分钟。

五分钟后:

时间到了,你必须回家了

vs

时间到了,我必须回家了!(感受一下这两句话的不同)

心理学原理叫:自主动机

就是:如果一个行为是你自己要做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你会更有动力去完成它。

人天然渴望自主性,被逼着做一件事,哪怕自己愿意,都会不太舒服。我们大脑对“你必须”,“你应该”这种指令性语言,会极端敏感。但如果没人逼,完全控自己节奏来,又会懒得做,或者能拖就拖。

最好的状态是:有一个期限,又不是被逼的。

向航空公司学习,

人家从来不说:大家必须准备到,千万不能迟到!

人家是这样说的:我们的机舱门将在10分钟关闭。剩下的,你自由决定吧。结果,大家纷纷争先恐后的准备到达了。

所以,想让一个人做事又快又好,可以不用强制,而是把它放到跟别人的关系中,告诉他,别人会怎么做,这样就可以利用他的自主动机。

掌握这个规律,你需要多用“我”开头的句子。

你必须回家:这是给他施加命令,限制他的自由,很可能引起反弹。

我要回家了:阐一个和他没关系的,“我”的行动安排。我几点回家,这是我的事你回不回,你自己决定。

同理,孩子病了需要吃药,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先试一下这个药管不管用,如果还是不退烧,我就带你去输液。

对比说:你必须把这个药吃掉,哪个效率好呢?

注意:说的是:我要怎么样,而不是说你要怎么样

我要怎么样是我的事,不需要征求别人意见,不让别人有拒绝你的机会。而如果说你要怎样,好不好?行不行?孩子就有机会说不好,不行,来拒绝你的要求。

最后,提要求时,语气很关键,语气粗暴,就变成了威胁,放狠话:你走不走?反正我要走了,你不走就自己呆这。这就是威胁,威胁的本质是想要控制孩子。

我们先共情孩子,再说“我要怎么样”,真的把选择的权利交一部分给孩子,说话时,身体低下来(最好蹲下来)语速慢下来,柔软但坚定:宝贝,我知道你真的还想继续玩,但是我要回家了。

要点:

1.当我想做一件事是出于自主动机,而不是别人命令时,我会更愿意去做。

2.把“你必须这样做”转换成“我会这样做”,更容易让人听从。

3.提要求时不要总跟一够“好不好”。否定孩子会说“不好”

4.坚定说出我们要怎么做,目的不是为了威胁孩子,而是把选择的权利交一部分给孩子,最终,孩子会以更有主动性的方式回应我们的要求。





3.1:面对孩子的哭闹威胁,如何坚持自己的要求?

和孩子约定十点睡觉,到点了他却不答应,还哭闹,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怎么办?

方法:不说:你必须十点睡

而是说:妈妈给你讲睡前故事,到十点一,十点以后我要去处理工作。

就是把“你必须怎么做”转化成“我会怎么做”

这样说,盯着时间的人高变成了孩子,利用了孩子的自主动机。不定是他想遵守时间,他才会遵守,十点不肯睡,不是他耍赖,而是这事不符合他的利益。他没有任何内驱力去做你要求的事,如果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就一定能做到。

成年人也一样。

给别人一个自主选择的环境,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太少,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做多了。所以,需要停下来,重新调整思维方式,把别人的事还给别人,让别人真正出于自己主动去做事。

父母提要求的过程越轻松,孩子成长就越好。

四: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你以为的循循善诱都是错的?

一段健康的关系,一定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人的大脑对于“你必须”这种说法,是非常敏感的。它把外界的要求变成一种指令,强硬地施加到别人身上。别人就会很抗拒。

爸:别吵,爸爸怎么和你说的?在图书馆应该怎么做?

孩:要保持安静

爸:对啊,你看大家都看着你,你再吵,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这里的警察代表权威,在心理学这种行为叫“权威投射”

这就是在给孩子植入规则必须遵守的信念,是因为“权威”的意志,什么是规则,警察,老师,长辈,就是规则(这是非常危险的)

权威投射是一把双刃剑,强化了规则,但也很危险。

我们以为在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但其实也在培养他们对权威的盲从。

如何让孩子既遵守规则,又不借助于“权威投射”

方法叫:把规则变成约定。退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大家共同遵守,规则之所以是规则,不是因为长辈,老师的权威才成立,而是因为我们共同想要遵守。父母向孩子说明这个好处,然后,让孩子自主选择,加入这个约定。

图书馆例子:

爸:(小声地)你知道吗?图书馆有一个约定,大家都要小声说话的。

孩:为什么啊?

爸:这样我们大家就可以创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安静看书。不被打扰,你要不要加入这个约定?这样你在这里看书时,别人也不会打扰你的。

孩:好啊

(自主动机:孩子更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别人强迫他做,孩子可以选择,不是必须遵守规则,它是一个约定,他可以选择加入,也可以选择不加入约定,这时,权威就变成了孩子自己,所有的选择都是他来做)它颠覆了传统的权威概念,孩子不会盲从,会变得更加独立,变通,不盲从。

妈:对别人要有礼貌,找人帮忙要说请,谢谢。

孩:为什么?

妈:说你说就说,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很明显,很糟糕的体验。

换一种说法,把规则转换成约定

妈:对人要有礼貌,请几帮忙要说请,谢谢。

孩:为什么?

妈:这是人们约定的一种说法,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就代表他真的很感谢,别人就会很高兴,会更愿意帮他忙?你想不想别人多帮你的惊呢?

孩:想

要点回顾1、规则意识很重要,但是用【权威投射】的沟通方式来贯彻一项规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对权威的恐惧或依赖,甚至为将来埋下隐患。2、规则是一种约定,约定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得到好处。3、当孩子愿意遵从一项约定的时候,他就会以自主的方式遵守规则。既规范了他的行为,同时也保留了他的自主动机,更有利于他的长远发展。

4.1:破坏规则的孩子,只能镇压么?

真正的立规矩是从好处的立场出发的。这件事对你有好处,所以你要做,收拾玩具这件事对大人有好处,但我们要看到,它在孩子的立场带来了什么利益?地本来是你扫的,现在你可以找别人帮忙完成,你收拾玩具,是在节省自己的工作量。

规则永远是给那些遵守规则的人带来好处的。

对你我都有好处的事,怎么会不遵守呢?

如果父母把所有事情都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孩子不需要承担一点点责任,收拾玩具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他为什么要收拾呢?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不遵守规则时,停下来,想一想,他有没有遵守规则的好处?

方法:设想无规则世界

孩子会占便宜?还是会吃亏?比如取消红绿灯,是有便宜可占还是会吃亏?

心态不一样,不是说不能取消红绿灯(规则)而是取消了这个东西,我们寸步难行。

又如吃饭慢,规定孩子30分钟内吃完,大人收拾碗筷,顺便帮孩子洗碗,否则就让他自己洗碗,自己吃饭,自己洗碗,除非遵守规则,你才有便宜可占,(基本逻辑)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什么时候吃完,都有人等着帮他洗碗,他没有遵守规则的好处,吃一两个小时也不足为奇了。

又如:孩子对保姆排斥

和他说:保姆是来帮爸爸妈妈惊的,可是这和他没关系,他不在乎。继续排斥。

和他说:如果没有保姆帮忙做家务,爸妈只能自己做,爸妈做家务时间多了,陪你玩的时间变少了。

他立刻明白要对保姆好,多亏保姆帮忙,越团结保姆,结果对他自己越好

所以,每次遇到困难,想一想没有规则的世界。如果没有规则,人们之间就没有任何合作,要想把大家组织起来,就需要一个契约。

回到擦地收拾玩具例子:怎么样更好呢?是请阿姨帮你擦地?还是你自己擦?不是非要他加入这个约定,是让他自己选择。

立规矩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它变成一个交给对方的选择,约定,不需要强迫别人非遵守不可。

让他自己选择,才会有充分的自主动机配合完成。

遵守规则不是义务,而是福利。

五:当你和孩子想法不一样的时候,50%可能是你错了。

这节课,我们就要讨论这种情况:同一件事,孩子跟我们的认识不一致,做出来相反的判断。这时候,我们除了直接否定他,还可以怎么办?

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跟成年人是有差距的。

我们经常用过来人的口吻,让对方的经验显得不重要,不值一提,这叫“矮化”

如:小孩子懂什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等等

矮化的沟通效率是用一个人的认识碾压另一个人的认识。你看到的不对,我是大人,我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但效率往往不理想。孩子是闭嘴了,但是心是不服的。这种方法帮不了孩子,还会形成亲子之间的对立。

方法:视角转换

即你和孩子认识不一致时,站在孩子的视角上。

如:

孩:我不想去上学,我觉得同学们在笑我

妈:不会的,没有人笑你。

孩:他们就是笑我,在背后说我坏话,一边说还一边看着我笑

妈:你想多了,看你笑不一定是说你坏话啊

对比,运用转换视角的方法后的说法:

如:

孩:我不想去上学,我觉得同学们在笑我

妈:太可怕了,你怎么发现他们在笑你的?

孩:他们在背后说我坏话,一边说还一边看着我笑

妈:那么多人笑你,那真是太难受了,你打算怎么办?

孩:我也不知道,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视角转换的沟通方法,需要成年人换上孩子的眼睛,孩子看到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孩子想吃冰激凌,就说:你真的很想吃冰激凌,真的感觉不到肚子痛。

孩子想玩游戏,就说:你真的很想玩游戏,真的觉得作业写不写都可以。

哪怕你知道这是有对的,也要说:你真的这么觉得的。要跟孩子站在一起。

好处:一个人遇到麻烦时,越是感觉有人支持他,他越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怎么解决这个麻烦上。如果他感觉不到有人支持他,他的注意力就会固着在跟别人的关系上,怎么获得支持,而不是怎么去解决问题。

所以,跟孩子采用同一视角,表面上维持了一个不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在加速孩子去解决这个问题,它是孩子的助推器。

你觉得是这样,我就认同你这样,在这个基础上看看我们怎么做更好。而不是先否认你的假设,貌似在帮助,却在无形中成了父母与孩子的对立。

“你这样想不对,不是这样的”你越想说服孩子,孩子下次遇到相同问题,心中的疑惑始终没有解决,而且他觉得这个问题不能和父母讨论,父母不信任我。

不要一上来就把成年人的看法说成是“正确的”,一旦这样做,沟通就失去了平等的立场。

如:

妈:你要好好学习英语,英语很重要

孩:我觉得英语不重要

妈:你错了,英语很重要,英语不好,你将来工作都找不到

(听出居高临下的感觉了吗,父母把自己的认识作为正确的认识,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会怎么想,凭什么我说的就是错的?你又不是我,你说的才是错的。

那么,更好的沟通方式是什么呢?

方法:个体经验沟通

如:

妈:你要好好学习英语,英语很重要

孩:我觉得英语不重要

妈:哦,妈妈自己的经验觉得很重要的英语不好的话,工作都不好找。但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样,你可以试一下,说不定你将来可以找到工作的。

孩:那还是算了吧,万一找不到,我变惨了。

大人说自己的经验,从个体层面出发去沟通,孩子反而更愿意听父父母的经验。

因为孩子被赋予了自主权。大人的经验是这样,它是不是一定是对的,孩子自己来判断

吃冰激凌:我的经验是,这个天气吃冰激凌是会肚子痛的,很难受的,也许你不会痛,我不确定,你可以试一下

这方法的背后,需要父母放下不自觉的自恋。

每一种沟通方式,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放下自恋,这样才能看到对方,作为一个独立,自主,和真实的人。

沟通,本来就是确认差异。

点回顾1、用过来人的口吻,把自己的认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哪怕它确实是正确的),这是在矮化对方的经验,会在沟通过程中制造不必要的对立。2、放下大人的视角,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3、如果父母需要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最好是从个体的角度,「我个人的经验是这样,对你不一定适用」而不是「正确的经验一定是这样」。

5.1:跟孩子想法不一致时,该怎么进行谈判?


新增5.1跟孩子想法不一致时,该如何进行谈判?

今天的案例课,我们来讨论一下,跟孩子的认识不一致怎么办。上一节课我们说,不要去矮化孩子的经验。要学会两种沟通方式,一是转化视角,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另一种叫做个体经验沟通,把大人的经验作为一种可能性分享给孩子。道理呢大家都理解,操作起来遇到一些可能,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比如我们提到了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有用户就提问了:01案例孩子确实觉得学习不重要,但家长觉得学习重要。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说:“妈妈觉得学习非常重要,要不将来不好找工作不好创业。也许你的情况不一样,我也不知道。”孩子会说:“我觉得不重要,不信等我长大了你瞧。”怎么办?实际上呢,这个课程第一次播出半年之内,我收到了很多提问,其中大多数都是孩子这些古怪精灵的想法,有时候怼得家长一句话都说不来。还有一个用户说:面对孩子说出来的一些话,他会思维卡壳,无言以对。比如:“为什么我不可以,为什么你们大人就可以……”“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带着去旅行,或者买什么玩具,为什么我不可以……”“我不想学习成绩优秀,不想做个成功的人,不想为社会做贡献……”然后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回应。很有趣,一方面我觉得孩子们的思路真是一针见血,另一方面我也想说,为什么家长觉得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回应?因为他们心里还是有一个潜在的信念,他们觉得孩子的想法是错的,没道理的,他们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找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来证明孩子是错的。哪怕他们找不到,他们都会说:「肯定是我思路卡壳了,没想到怎么回」,而从来没有想一想:孩子会不会真的有他的道理?我知道你们听到这里在担心什么。你们担心的是:怎么能听孩子的道理?他不爱学习哪!我的天呐!要是听他的话,他一辈子不就毁了吗?——但我要告诉你,你要是想让孩子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充满动力,恰恰就应该听他的话。反过来,不断地告诉他说要学习,听我的,你想得不对,学习很重要……那反而有可能让他的学习越来越困难。02原理你理解为什么,对吧?我们讲过自主动机。学习可不等于扫地。如果你们家孩子不喜欢扫地,你告诉他说不可以,必须扫,他很痛苦地挥舞着扫把,还是能把地扫干净。它只是一个简单动作,只要做下来就好了。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学习,你告诉他说不可以,必须学。他是可以很痛苦地去学,完成所有规定动作,但是他很难学好。因为他没有热情,所以他也很难有专注力,思考的深度,创造性,和坚持的耐心。换句话说,就算从功利的角度讲,大人想实现一个更高级的目标,也必须听从孩子本人的想法。只有真的想做这件事,有自主动机,才能做好。可是他不喜欢,怎么办呢?我们就去沟通,这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对吧?但我们对沟通经常有一个误解,我们发现你不喜欢,那好办,我来证明你错了,我们说到有理有据,你无法反驳,你就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千万不要这样想啊,各位。沟通绝对不是这样。事实上,他越是无法反驳,心里就越是抗拒。他嘴上是可以接受,好吧,你说得对,学习很重要。但他心里的感受不会变的。你要想帮助他,靠的不是简单粗暴地压制,而是去理解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不喜欢啊?是遇到了什么麻烦吗?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去理解他的感受,为什么,因为你们是在沟通。沟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吗?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不要用你的想法取代他的经验。你的想法再好,对他来说是用不上的,起决定作用的永远都是他自己。所以你听到他说学习不重要的时候,不要觉得他在跟你顶嘴,或者他错了,他年轻不懂事,他幼稚,等着你来教育。都不是,你要想,上帝保佑,终于有机会我可以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03方法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很简单,你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呢?这就够了。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你说学习不重要,你肯定有你的想法,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经验,那是怎么样的,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是你发现有更好玩的东西,还是有哪一个问题你没有想清楚?我想理解你。这就是沟通中的视角转换。从大人的视角转到了孩子的视角,你就可以问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也许,你会发现孩子并不是真的不喜欢学习,他只是觉得某个科目很难,他遇到了困难但是无法求助。或者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他不喜欢某个同学或者老师。或者他有更感兴趣的事物。总之,我们可以帮他。可是后续这一切沟通,前提都是在第一时间,你去问:你是怎么想的。而不是说:你怎么可以这么想,你大错而特错了!记住这句话。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思维习惯。这门课听到这里,我希望大家正在建立这种习惯,就是在沟通中遇到不一致,第一反应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等下,我们要迅速冷静下来,说:我先不忙反驳,我要听听他是怎么说的。他这么想,一定有他的道理。04沟通障碍很多人跟成年人沟通,可以做到这一点,没问题。我说人要成功,你说你不想,你就想做一个普通人。没问题,我会很尊重你这个想法。我认为你有设定自己的人生的权利。但是换成跟一个孩子对话,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不多了。小孩子说我不想成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屁,你当然应该追求成功。我们对他整体就是怀疑的: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不知道,你根本什么都不懂。我们认定他是错的。甚至没有理由,只是因为孩子跟我们想得不一样,就觉得他是错的。你看我遇到的提问,有的父母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反驳孩子,但是不妨碍他们觉得,孩子就是错的。我没找到反驳的理由,是因为我嘴笨。但孩子肯定是错的,毫无疑问。这就是立场先行,先定下立场,理由可以慢慢再找。这种思维,是亲子沟通中很大很大的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尊重,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是怎么尊重一个成年人的,也就可以怎么尊重一个孩子。我知道虽然我这么说,你们还会在心里想:「话是这么说,有些时候还是不能听孩子的……」我们是有恐惧的。我们忍不住会想象,如果把孩子的话当真,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如果让孩子决定自己吃多少饭,他会饿死;如果让他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他会冻死;如果放任孩子不想学习的愿望,他会把自己的前途给玩死,等等。我们害怕孩子的这些想法,甚至觉得是万恶之源,非管教不可。我估计我没办法完全说服你们,让你们相信孩子的想法并不可怕。但至少,我想我们都承认,就算它们很可怕,但这些想法是真实的,它们真实地存在于孩子的头脑里,不管我们赞不赞成,它们都在那里,对吗?总结如果你承认这一点,那就好办了。对于真实存在的东西,至少我们要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去面对。我们是很想说:「你怎么可以那样想,那是错的,不要那样想!」好像这样说完就好了,但我告诉你,这种态度一点都不严肃。它在回避真实的矛盾,幻想我们可以只凭几句话就足以改变对方。没用的,严肃的态度是要认真对待对方的想法。为此,请你放下那种说几句话就把孩子说到哑口无言的幻想,永远记住这句话:你会这么想,一定有你的道理。——这只是沟通的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六:你是怎样把孩子的内向,不专注给“养”出来的?

贴标签:

你就是不爱学习

你就是太内向了。

你挺聪明的,就是太贪玩了,不然学习成绩肯定比现在好。

这里的“就是”就是一个标签,我们带着标签和孩子沟,会潜移默化不断强化这些标签的。(强化负面自我印象)如:今天这件衣服显得你没那么胖了。

一:负面的标签,往往暗示着父母的不接纳,看到的是缺点,希望他改正。如: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不好的,坚强一点才好。但这样说,孩子会有抵触情绪的

改一改吧,我是为你好

对方接受的信息是:你这样做不好,我们不接受现在的你。

所以对方根本考虑不到要不要改的问题,他自责,或委屈,或惊慌,觉得我被抛弃。

结果是,父母说再多,孩子还是没有改变。父母越想让他改,他越不改,父母因此很绝望,他们看不到孩子,在无声抵抗,为什么你就不能接受我?我偏要这样,看你什么时候能接受?

如: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了,你怎么这么喜欢惹祸,你就不通好好跟人家说吗?实在不行就告诉老师,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打架,和别人好好相处,你怎么就是不听呢?听见没有?

孩子会想:我就是这样,难道这样的我有问题吗?

孩子打架,可以是惹祸,也可以是勇敢,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孩子敏感,可以是感受力强,也可以是麻烦,玻璃心

不同角度,一件事都包含了正负两面意义。

方法:

正向标签沟通:承认它的正面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和孩子讨论怎样把事情做好。

如把孩子打架看成勇敢,捍卫自己权益表现,父母可以怎么和孩子沟通:你不想让别人拿你东西,你勇敢保护它,妈妈很喜欢这份勇气,

孩:但老师批评我了,

妈:老师批评你,不是因为你的勇气,而是因为别人受伤了,你还没找到最适合的方法,一边保护自己的东西,一边不让别人受伤。

孩:那我下次只骂他,不打他!

妈:这样方法听起来不错,还有吗丶

孩:还有,我可以告诉老师。

秘诀:先给孩子行为贴一个正面标签,接纳他表现当中那些好的方面,然后讨论怎样可以好上加好。

我们只是接纳他这个人本身具有好的方面,同时让他知道,这个行为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让他作为一个好的人,去改进一件不好的事,把人和事分开,至关重要。


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沟通思路。不是毫无原则地纵容,恰恰是让孩子学会,什么事是好的,什么事不好?有哪些方面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他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所以他更有动力去思考这些问题,让自己做得更好。

好好观察一下,他有没有不一样的表现?把这些例外说出来,让他看到。如果你觉得孩子是内向的,可以这样跟他说:我发现你对熟悉的人说话很大声,跟不熟的人很小声。或者,对一个所谓的「没有专注力」的孩子说:你看动画片的时候,比学习的时候专注哎。或者从客观因素上寻找对比和例外:昨天你写了三分钟的作业就开始玩笔,今天你到了第五分钟才开始玩,你只用了一天,比昨天坚持的时间就延长了两分钟。你怎么做到的?这种沟通方式,叫做【例外沟通】。父母可能很疑惑。我们来做家庭咨询,问题肯定已经严重到相当程度了。光是强调一些小小的例外,有什么意义?——有意义。心理学家Kriz曾经解释过,为什么贴标签?为了对复杂的现象世界进行简化。案例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叫凯文,今天观察到凯文有如下表现:凯文捉弄他的妹妹;凯文不想做作业;凯文在哥哥打他之后还了手;凯文享受被重视的感觉;凯文行为放肆;凯文安慰他的妹妹;凯文帮哥哥修理东西……刚才总共说了7种行为表现,但是很多人只会记得前面5种。为什么呢?因为你情不自禁地想:「这个叫凯文的小朋友,是不是有点毛病?」其实,刚才的7个表现,只有前面5种支持这个标签,后两种是无关的,甚至是相反的。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性地忽视。为什么?因为大脑喜欢【简化】!简化,阻止了我们对一个人更全面更真实的认识。李最后我要教大家的沟通方式,叫做【例外沟通】。它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简化,摆脱自证的循环。

它的第一步是观察,关注到孩子身上不一样的地方。然后说出来,从客观的角度告诉这个孩子他有哪里不一样。跟别人不一样,跟他自己其它时候不一样,其它场合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跟别人想象中对他的印象不一样。内向的人,一定也有放开跟人交流的时候。不专注的孩子,也有聚精会神打游戏的时候。我的另一门课《洞悉相处之道》中,有一句Slogan:「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的确如此。当你看到不一样的时候,就会使用不一样的态度与孩子相处,这种更积极,更肯定的视角,也一定可以激发孩子更好的表现。这不再只是沟通技巧,更是一种价值观。提醒你从标签里跳出来。带着不一样的视角看待那些所谓的缺点,看得越多,越是发现它们充满了无穷的可能。

记住:语言会制造出不同的现实。换一种沟通语言,就换了一种更好的现实。

好了,我们的《极简亲子沟通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为你介绍了亲子关系中经常出现的8种沟通误区,并介绍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听起来很简单,最重要的是练习。

还记得吗?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也需要自我觉察。可以请身边的人,帮助你检查生活中习惯性的沟通方式,提醒你换一种更好的说法。

要点回顾

1、每个孩子在不同场合下,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如果依据某些表现,认定是这个孩子密不可分的一个特点,把它挂在嘴边。这就叫贴标签。

2、当我们用负面标签指出缺点,让孩子改正的时候,隐含的态度是不接纳。

3、把人和事分开,给孩子的缺点或错误贴上正面标签,让他感觉到他的人是被接纳的,而他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他会更有动力去改进。

4、如果习惯于对孩子使用某种标签,往往会在沟通的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标签来塑造你的孩子。最终制造出你相信的事,这叫【自证预言效应】。

5、大脑喜欢简化,因此,对头脑里面的结论要特别当心。

6、使用【例外沟通】,看到不一样的可能性,你可以制造出不一样的现实。

(和其他人相处也一样,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到不一样:如看到队友我生气大吼大叫时,他有一次没有跳起来反过来指责我,而是一边抱怨昨晚为照顾三个熊孩子累得几乎整夜没睡,一边爬起来择菜:荷兰豆,有时是洗碗,有时给我打包宵夜回来,有时在早餐的碗底藏一个鸡蛋,虽然节日很少主动送礼,但只要我明确提示,他就会有表示,他至少没我想象中那么薄清那么糟糕,他心里还是有我的,虽然我一直说他自私,但谁不自私呢。我又比他好很多吗?)

6.1:如何看待在亲子沟通中“犯了错”?

家长很投入,恨铁不成钢,费了很多力气但很多时候却是越用力效率越差,想让孩子学得快一些,但是方向错了

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时候呢?

是让孩子开心,他心情越好,学新东西越快。人只有在心情愉悦时候,才会学习得最快。

孩子学习差做作业磨人,是一个负面暗示。通过关注他的积极面,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差,很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不是骄纵他,而是为了启动更好的学习状态。越是看到好的方面,让他感觉到被认可,他后面学习就越顺利。

怎么做:例外观察法,看到积极正面部分。父母也一样,不要给自己贴上没耐心,脾气差的标签,要看到自己做到的,承认肯定自己所做到的,毕竟做到的比没做到的,要多得多了。

用正向标签法,看到生活中那些好的部分,做到的部分,代表资源和成绩部分,说出来。

你已经很了不起了,真的。

每一点进步,都值得鼓励,用这样的心态,学习更多的沟通方式是不是更好。

课后直播答疑:如何与“不听话”的孩子沟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课后趣味测试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连续几天没有出门,天天吃完睡、睡完吃,连今天是初几都不知道,只知道这个年是二十年来最特殊的。 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月凉如斯阅读 94评论 0 1
  • 今天七点,准时的守候在CCTALK前看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年度总结青椒颁奖典礼。当吴虹校长的声音响起时...
    梧州长洲N1070孟健阅读 182评论 2 2
  • 甘霖一夜洒潇湘, 洞庭湖南暑热光。 水未生寒秋意浅, 人方解惑鬓毛霜。 风云自是从龙首, 诗酒时常伴楚狂...
    东林梁阅读 797评论 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