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综合技能训练(实习)的时期,这几天在学校里,陆续遇见几个从实习单位“下班儿”的同学,也许我平时还算个“亲切”的老师,学生们在我面前谈话轻松,也无遮掩,好几次同学聊天时觉得“不忙、没事做”,我从他们的迷惑中想起了自己当年实习的时候。
我曾经在地方所在的电台有过两次实习,第一次以“办公室打杂”的身份告终。我想这可能跟大家目前所处的阶段是一样的,那段时间,没人“带”,每天到点去了,到点回来,甚至连去不去、回不回,也都没有人管——“空气人”无疑是给我最好的符号。那次实习也没觉得自己学到什么,一个假期就这样结束了,同事给出的评价是:“研究生都这样眼高手低”。
就因为这个评价,我决定“二次入宫”,同时也深深反省自己的问题:“没老师带我啊”,“什么也不会啊”,“我一个大学生是来扫地的/整理资料的?”……重新端正自己的态度,从“我”的角度找到问题,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然后就发现,这些在我当时认为义正严辞的理由其实是多么可笑!
首先,“我”——是个“新人”,没人认识我、了解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擅长什么,有些工作不敢交给我,可能有些事情根本想不起来我——我需要即时出现在同事的视野,以一种热情、勤奋的态度让大家在心理上接受我,遇到事情想到还有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还有“我”。我可以混日子,可以不来,但无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定律便会发生作用,那时候定不会是“拿我当空气”,而是“讨厌我”、“鄙弃我”;
其次,关于“别人带”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即便是正式入职,老板或同事都没义务去主动“培养”谁——大家都很忙,在单位里,人家的每一分钟每一次行动都是要“砸”出价值来!因此,对于学习,是需要自己去“主动、用心、勤奋”的,虚心去请教“有什么是我能做的”,有什么是“不懂得、不会的”,在放空自己的心态下才能装进东西。
或许是摆正了自己的心态,或许是有了更好的理论积累,我在二次进入电台实习的时候,虽然还是同样的单位,却有了不同的收获:每天主动要求跟着老记者跑新闻,自己的老师没有消息就跟着别的老师跑、自己找线索跑,一开始主任根本不会给一个实习生安排采访任务,怎么办?我跟着老师跑“南海端午赛龙舟”的消息,老师写报道,我就写侧记,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不知道能不能用,我就知道要用心写,最后就是这篇侧记,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黄研会的老前辈们采纳,收录在《包头日报》里,我也在短期的时间内获得电台领导的认可。
关于电台的技术方面,我更是一点都不会!上大学没人教我采访机怎么用?音频编辑怎么做?上单儿?是什么鬼?……崩溃!想着“师傅会教我的”——那你等着吧,师傅比你忙一百倍,很多人也不会带实习生,还有很多人并不把“实习生”当回事,毕竟,一年到头,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实习生太多了!一波又一波,“铁打的单位流水的实习生”,谁会在跟自己无关的人身上浪费精力!
可是,学到的本事是你自己的,你要在自己身上“浪费”精力,你要在“师傅”身上浪费精力~我追着老师学,追着班大般的同龄人学,有个词叫做“不耻下问”知道吗?于是关于实习,不会的东西自己补,我还有了“结识现在的爱人”的“附属收获”。
没有任何背景,敲着总监的门就开始实习,一个月“过试用期”,两个月“签约”——这在电台历史上,也许至今仍然是个纪录,虽然后来我由于别的选择离开了,可是留下的却是“研究生就是不一样”的评价。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评价,是靠着一天至少一个消息,最多三篇报道换来的;是靠着半夜12点还在往返固阳乌兰牧骑采访的路上,清晨7点就要连线做报道换来的;是靠我一个月长了十几斤肉换来的——你没听错,是胖了,由于饮食作息及其不规律,我自己把这结果笑称为“工伤”。
各位屌丝或学霸们,你一定明白,这世上哪有一件事是容易的呢,如果你只想“混混日子”,我这篇长篇大论不适合你;可如果你想通过实习去学习,去进步,那么,我真的还有好多好多话要说。当然,最重要的,去做吧,去摔打,去体会,去成长,然后,再去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