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里面详细介绍了曾鸣教授的点线面体的理论。这是一个非常简洁又非常重要的战略判断框架,特别是对我们理解周围的现场由深了一个层次。先看看一个极端而又鲜活的例子:
一对双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7年之后,去腾讯的那位已经是年薪百万,而且满街都是挖他的猎头。投资人也在挖他,只要出来创业就给钱。去报社的那位,因为报社沉沦了,他曾经寄托理想的整个产业都没有了,一切都需要重来。这里不说这对双胞胎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多大差异,也不说他们分别跟随的领导的能力或者个人操守有问题。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
你及你的努力或者你的产品,对应于点;而你公司从事的业务就是一条线,而这条线附着的行业就是面,行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就是体。
我们都有很深的体会,起早贪黑,周末加班地努力工作,得到的收益,远远不如前些年买BAT的股票或者本市随便那个地段的一套房子。简单点说,你的勤勤恳恳,斤斤计较的那些,都是每个当下的点,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
感
我们回想下,是不是经常听到大学里隔壁班的某某同学,已经升职到总师了,做到很高职位了,不断迎接新的挑战?而你拼尽老力,进入了现在的单位,却仍在基层默默奋斗着,做着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者听到某某同学已经全国各地都买了好几套房子了,最近又换了车,你还感叹终于有了一个开豪车的朋友了。经过四年的观察,别人的天资并不比你强,你也一点都没有偷懒呀?想来想去,也就只好说,别人的运气比较好。现在看,原来的理解似乎肤浅了一点点。正如前面例子中的双胞胎,我们是附着在不同的体上。你再怎么加班,提升效率,一旦选错了点线面体,只能保证混口饭吃,想成为中产是非常困难的。
思
点线面是几何学里的概念,是平面空间的元素。《辞海》将点解释成:细小的痕迹。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通常的意义下,点被看做零维对象,线被看做一维对象,面被看作二维对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点线面体的思维框架,从零维的点一直延伸到三维的体,将你应对的环境层层剖析开来。很多成功的人士,每当有夸奖他们的言语时,他们总是谦虚的说:这些都是运气。原来他们还是没有把真相告诉你:他们其实是附着在了一个快速崛起的体上。也就是顺势而为。
《孙子兵法》势篇讲到: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意思是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力的“势”,而不苛求自己的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 。善于利用势的将领,好比让圆形的石头从极陡极高的山坡上滚下来,来势凶猛,所向披靡。这里面揭示的道理一样,石头也需要借助于千仞之山才能将他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生就是要选对行,也就是要选对势,而女生呢?要选对选对势的男生。
行
根据点线面体的思考框架之后。我们所做的产品都只是一个点,你要想清楚,它附着在那个面上?这个面在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那我要是还没有看清,或者不在快速崛起的体上,是不是赶紧更换或者独自等待所谓”势“的到来呢?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
最合理的方式是,仍然是做好本职工作,把你现在的点做好,而且还应该做到极致。
《吴军的谷歌方法论》主理人吴军曾建议:
如果你的公司还不错,努力做到公司的前25%,你的收入就不低。当你的收入和贡献,超过所在城市的工作人员的一半,进入前25%时,你一定买得起当地的房子。
如果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得花点功夫了。呆伯特系列漫画,今天同时在65个国家,使用25中语言,超过两千家报纸转载。它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说:
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高手,你大概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你把自己的某个技能练到全世界最好。第二个选择是,你可以练习两到三项技能,再把每一项技能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
练到最好,不说要到前1%,至少得到前5%,想想应该不容易。第二个选择就要容易多了,而如果你能把两项或三项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就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亚当斯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不管你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你都要首先在现在这个领域练到前25%的水平,然后你再叠第二个,第三个。
所以,那些总是觉得现在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的兴趣的筒子们,先练到这个领域前25%再谈你的兴趣吧。至于第二个领域,找不到的话,可以写写文字或者练练演讲。不求什么成就,就只是坚持写写。要是你连这个也觉得不好实施,那就锻炼身体吧,从现在这个环境来看,你的身体要是达到前25%,足以碾压很多人了。
以前听到人说,我是唱歌中最会踢足球的,是踢足球中最会唱歌的,虽然这两项技能隔得有些远,仔细一琢磨,是不是很有道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