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山川形便VS犬牙交错
中国的省份划定大体遵循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这两个互斥的原则。山西和陕西分别是将这两个模式发挥到极致的代表。山西表里山河,整个省份明显的依托自然地理格局,以山河为界,自成独立板块。一河之隔的陕西则是另一个极端,属于是把相互制衡玩明白了,省份划界突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了以一省之地坐镇西北,硬控四川,同时又被甘肃反向制衡的复杂效果。
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的山陕区别
咱们简单拆解一下。陕西的精华在关中,关中的精华在西安。但关中的地位发生过一次突变,在宋之前,关中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以西控东,总览全局。宋之后,政治中心北逐步东北向移动,最终定于北京,经济中心在更早的时期移定江南,关中由全国中心退化为西北中心。这个变化是十分影响陕西省界的成型的,咱们先mark一下,后面会用到。
No.2
关中和他的守护者们
打开以关中为中心的的地形图,八百里秦川一览无余,又得泾渭滋润,能养兵能养民,周边周围群山隔绝但留有几条方便对外联系的通道,这些通道建以四关(加上陇关和蒲津渡),四关一闭,修生养息,待得发展壮大,南下川蜀拿下粮仓,东进河东抢占高点,进而夺取中原一统天下,历史前半场屡试不爽。
关中平原地缘关系
这个时期虽然还没有陕西这个省级建制的存在,但咱们按照关中和他的守护者集团共同形成陕西理论上的山川形便边界,这个逻辑来理解应该是没错的。
这个逻辑下与关中强联系的地理板块有这几个,首先是关中平原北部北到白于山-横山、东到黄河、西到陇山(六盘山)的黄土高原区域,由于中国古代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这片区域是关中与北方游牧政权之间宝贵的缓冲区域,是更北的边关失守后的第二道天然屏障。这片区域被泾河、洛河、无定河等水系和其支流切割成台原+河谷的碎片化组合,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交通不便,也不宜人居,只在少数河谷地区形成小规模的军镇和聚落。虽然内部地形很割裂,但整体上以陇山(六盘山)、子午岭、黄龙山以及跨黄河的吕梁山形成一个四齿钉耙的形状,钉耙之间的空隙分别自西向东分别形成陇东泾川河谷、北洛河河谷、黄河大峡谷。从地貌一致性和功能来看,应该算是一个地理板块。
北部区域划分
不过这个板块并没有全部划归陕西,而是在清朝陕甘分家时,两省以子午岭为界把它平分了,陇东高原归了甘肃,陕北高原归了陕西。整个就变成了甘肃抡起哑铃把陕西肚子砸凹进去一块的样子。这样的分配方案咱们合理揣测应该就是由于明清时关中已经不是中央是地方了,地方就得防割据,于是把你西北向的泾河通道交给甘肃,留个缺口出来,让甘肃能对你有所制衡。不过地理决定的亲近度还是难以割裂,这片区域的庆阳和平凉两个城市到现在也仍是与陕西联系更紧密。同样的情况还有以天水为核心的陇西地区,这片陇山西边的高原区域,海拔一下子从关中几百米拔高到1500米以上,确实像一个新的地理板块,但这片区域实际可以细分为和关中以渭水联通的天水板块,守着四川西北大门的陇南板块,以及与兰州河湟更近的西部高原板块。天水和关中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天水古称秦州,是秦国的发源地,秦最早就是在此为周天子养马,所以这块区域是关中的稳定后方和战马提供商,不过这块区域与他更西的陇中高原也很亲,左右逢源,他同样在陕甘分家时划给了甘肃。
陇西细分
然后咱们再把视野移向东部,这边有一个存在感低到几乎不会被提起的区域,武关所在的商洛。商洛,你听这个名字,又是商又是洛的,第一感觉就是到河南了。他的确是关中除了崤函走廊外的另一条通往中原和荆楚的通道,不过由于他不像崤函古道那样联通长安洛阳这种核心城市,深处秦岭之中,通向的又是中原南部存在感没那么强的南阳盆地,透明到几乎隐形了。商洛虽然被划为陕南三市,但他并不像汉中、安康那样与关中隔着秦岭这个牛逼的南北分界线,而是就在秦岭之中,他在地缘关系上比汉中安康要跟关中亲得多,但整个城市在山沟沟里,使得他与隔壁各自占据一个盆地的汉中安康比起来发展上限要低很多。他更适合和延安比较,两者以关中为线基本对称分布,都是山沟沟里的城市,商洛还占据着一条商於古道,属于通道型城市,区位条件稍好于延安。但是他的城运与延安实在没法比,既没有延安的石油,更没有延安的红色革命资源。没有正向BUFF也就罢了,他还同汉中安康一起承担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的担子,产业准入门槛极为严格,产业发展进一步受限。同为200万人口的小城,延安是陕西第二富,他是陕西第一穷,人均GDP连延安的一半都不到。不过也正因为深处秦岭之中又肩负水源保护重担,商洛的生态保护得相当好,也在积极打造全国康养之都,这个路子并不好走,但确实是他为数不多的比较优势所在了。其实在瓦冰看来,商洛这类生态极优、但产业天赋极差的山地城市,跟别人去拼招商拼工业实在太吃亏了,没有比较优势,还有各种限制,根本拼不过。能做的就是先苟住,守住绿水青山,该争取的生态补偿一定要争取到手,这是应得的。然后等待两个时间节点,一是生态资源变现制度成熟,到那时候生态资源真正资产化了,可以直接变现了,坚守就算成功了,二是等待西安都市圈发育成熟,西安开始要素外溢,能拉周围兄弟一把了,也就能分一杯羹了。
商洛板块
北部的黄土高原板块、陇西板块和商洛板块,这是关中的守护者板块,目前这几个板块只有商洛和黄土高原板块的一半划入了陕西。于是为了发挥关中的核心作用,先后整出了跨省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他的升级版关中城市群,把咱们前面提到的这些历史上的关中守护者们都拉进了朋友圈,这个城市群一旦成型,最大受益者除了西安,就是日渐疲软的宝鸡。但是目前的推进力度不算特别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区域老大西安和咸阳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你以为只是两方博弈,实际上这里面还牵扯到陕西省的意志,而你以为是三方博弈?他们又鼓捣出了一个西咸新区,本意是想以一种创新的制度设计来推进西咸一体化,结果又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新的利益方,剪不断理还乱,咱们回头单开一期专门吃这个瓜。
No.3
加塞板块-汉水河谷
除了这些强联系板块,再来是一个关系没那么亲密但是被“塞”到陕西的板块——陕南的汉水谷地。这片区域夹在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这两大地缘板块之间,南北分别被秦岭、大巴山与关中、四川分隔开。它与关中北面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难以落脚不同,东西向的汉水在两山之间孕育出了小有规模的汉中和安康两块盆地,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和人口承载力,也就成为了关中和川蜀势力相互对攻时的理想歇脚处和中转站。由于秦岭比大巴山更加厚实,防御功能更强,他对于四川的战略意义要更大于关中。同时秦岭不光是人不好走,北边的风也吹不过去,一道秦岭让他和关中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与更南方的四川盆地的气候、风俗和方言更加接近。
陕南汉水谷地
在元之前的历朝历代,这哥俩无论是两汉时归属于益州刺史部,唐朝归属山南东西道还是南宋归属的川峡四路之一的利州路,要么与四川绑在一起,要么独自美丽,唯独没有和关中划归到一起的时候。转折发生在南宋末年,纵横欧亚、令人闻风丧胆的蒙古铁骑,却在四川栽了大跟头,先后攻打了小50年,还耗死了一个大汗,蒙古人认识到一个完整的四川在防守上的恐怖,所以在元朝统一中国建立全国性的行省制度时,四川被疯狂阉割,成为了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也就是在这次阉割中,贵州划给了湖广,昭通划给了云南,作为四川北门户的汉中和安康(还有陇南),划归了陕西,陕西卡住四川的脖子,达到以陕制川的目的。
南宋川峡四路
元初四川行省
No.4
陕西成型历程
总结一下陕西省的成型历程,元初设行省时,陕西南边把汉中安康包了进来,同时包括陇东陇西、宁夏和长城北边的鄂尔多斯高原,到了明朝时更大,把河西走廊也包了进来,基本包括了今天陕甘宁的绝大部分和青海省部分,清朝时陕甘分家,甘肃分走了河西走廊、陇东陇西,陕西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还有长城北边的一小部分,那是清末是移民实边政策下汉人去垦荒垦出来的区域,建国后中央调解后划归了陕西。
陕西省成型历程
自此,陕西的(陕)北(关)中(陕)南三断式格局成型。但由于地理区隔、文化差异实在太大,历史上的联络也确实不太多,整个陕西呈现关中西安独大、陕北闷声发财、陕南无奈躺平、南北互不搭理的格局,这个,咱们下期接着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