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创新推动发展的今天,有很多人都意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我就是其中之一。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态势,我正在尝试着进行知识大恶补。就我现在的情况而言,知识的补充更多来自于阅读。
但实际上我面临着一个困境,我相信很多人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即:我看了书,也学了知识,但是我不会用,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学到的知识,并且,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
这个问题虽然很普遍,但是却很严重。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就意味着学习的失效,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学习是在浪费时间。如果这样的话那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睡觉、打游戏、逛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跳出这个困境呢?
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进而为我所用。学以致用和为我所用这两个词在我理解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学以致用强调的是由“学”到“用”的一个实践过程,出发点是学,落脚点是用,二者有机结合,达到统一;而为我所用的落脚点同样是用,但是它同时强调了主体,是“我”。为我所用要比学以致用多一个内化于“我”之中的过程,它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求更高。
在清楚了这两个词的区别后,面对这个困境,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我们要学什么内容。这一点很重要,对于学习的内容,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比如我想改变拖延的现状,那么我就看将如何克服拖延症的书籍;如果我想高效阅读,那么我就看介绍阅读方法的书籍。通过学习就可以掌握一些方法并付诸实践,这就是学以致用的过程。但实际上,我们面临的困境更多存在于这种情况,当我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去给出更好的答案。例如,对于中国的房价我们应该如何分析?或许有些人会说是由于投机炒房,才使得房价如此之高。当然也会有人从土地供应与住房需求角度进行解释。显然,后者的回答比前者更好一些,因为前者只是在阐述一种现象,而后者则是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而后者涉及的供需理论更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什么?首先因为它是一个规律,其次它是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应用的规律,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也就是《好好学习》中提到的临界知识。
二是,我们要怎么学。最普遍的方法是读书,但是读书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要利用二八法则,用80%的时间来读懂20%的重点内容,对于关键内容一定要肯花时间。在《好好学习》中,作者着重推荐的方法是记录和反思。我们一般做事的顺序是: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而反思要求我们要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反思产生结果的原因,做出修正,养成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的新行为模式。发现知识误区,产生新知识,检验是否使用了新知识。
三是,刻意练习。要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它培养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首先要对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临界知识进行持续、刻意地大量练习,将关键部分弄明白,搞清楚。其次要将零散的基本知识聚合起来,组成效力更强的新知识,处理更难的问题。最后,要在各种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认知框架。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带入框架之中,进行处理解决。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使我对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习提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知识(临界知识)-应用、反思-刻意练习,形成结构化思考方式。要充分运用临界知识,打通学习过程中的任督二脉,让我们的功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