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午间餐,20一份的丽华盒饭已经足称奢侈。嚼着骨多肉少的红烧排骨,手机轻点开转动历史的时刻来下饭,鉴于个人粗大的脑神经对各种题材的免役性,边吃边看义经之死这事还真不叫事儿。
就如同饭吃撑了便会因脑供血不足而犯困一样,有盒饭吃的俺脑洞也有点儿大开。
比如说,看着平家鼎盛时代的各种抽风,想想那时日本经济状况,宫内供应,立时觉着平清盛大人过年吃的也未必比俺眼前这份盒饭强多少呢。再往下看义经和他大哥源赖朝相爱相杀那点儿事,要说这两位的相处经过算是完美阐释了相爱相杀是什么。虽然从历史而非YY的角度说,这个是情理之中的,远有德川家康论证过义经必须死的原因所在,当然我们可以说家康公有童年心理阴影,这一生杀妻灭子、宰孙女婿,那真是大义灭亲的一生,更是一位成功统治者的标准一生。当然,这件事换位到我们一般人身上,做出同样的决策还是有点儿难的,所以我们也无法登顶成功了----自我安慰的说。
本着反面文章才有人看的特点,下面来从植物学的角度论证下为神马说信陵君和源义经是NO ZUO NO DIE呢,道理很简单,市场定位错误造成的产品失败。虽然成功和失败都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原因造成的,但也有主因和辅因之分不是。定位失败,是这两位历史名人的共同错误,鉴于这二位无论身份、地位、经历、遭遇,都有很多雷同的地方,个人就放在一起吐槽了。
就像历史和职场在很多地方都很相同一样,同理,历史人物在大事件前的决断,同职场中的为人处事,更有很多相似性。就好像同样一个提案,财经新闻中心主任提,或一个普通财经记者提,或一个刚来报社两天的实习生提,那效果!是绝对不一样嘀。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古今同理。就好像鲁迅先生说过,和尚就只管念经,捉妖不是你的事。法海大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信陵君和源义经也是,从性格角度说,这两位可真是不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不服,不服咱用事实说话。先来段信陵君列传,每段都是一堆槽点呐。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既是少子,又是异母兄弟,先天不利因素都占全了,先天不足就得靠后天补,正所谓时移时异,亲爹在日,和亲哥当政时,那不是一个天日,形势变了,自己也得跟着变,才能保全性命于乱世呐。对于魏安釐王来说,你首先是王位的竞争者,甚至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看无忌公子后来的表现,看的出之前在魏国过的挺顺风顺水的),其次才是自己的一众异母兄弟--之一。有多少亲情在其中,不言自明,而且后来事件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你要说一妈生的就如何如何,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位铜子就呵呵了。同样的,杨广和杨勇也,咳。脑洞再大一点,什么叫夺门之变,那个是,啊,对了,还有一众MM喜闻乐见的《大玉儿传奇》里多尔衮、多铎、豪格之前的争斗。《清世祖实录》不是说了:太宗“储嗣未定”,“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最后就好似清洲会议里展现的,鹬蚌相争,小儿得利。立了三法师当儿皇帝。更别提清穿成面筛子的康熙年间,很忙很忙的四爷和八爷、十四爷之前那点&^%$#@,这些事儿一众穿越小说爱好者都比咱熟的多,不用多说。
你说源义经,从某种角度说他还不如信陵君哪啊喂。虽然和大哥都是异母兄弟,可他的母亲常盘改嫁从贼(平清盛)不说,自己小时候还是在敌营长起来的,21岁时才和源赖朝初次相见,自幼长大、青梅竹马、发小无猜神马的是别想啦,按照老年妇女串闲话的讲法儿,你还是小老婆养哒。你爸有了你妈这个狐狸精,把他妈(源赖朝的妈)都抛在一边啦,这么去五毛、让五毛的算下来,还能有多少兄弟情呢?更别说你在敌人身边长大,敌营18年,黑历史一堆一堆的,你说肿么破。
好了,上面已经把先天不利因素列举的很清楚了,那么,后天又怎么样了呢。这两位主人公又不约而同的犯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功高镇主呐!不信咱们一帧一帧的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列位上眼,给自己弄成社交名人、社会红人,整的自家名闻天下不说,还自组了一支3000口子的队伍(就算是虚数,也说明人不老少的了)。当然,要是你这支队伍如平原君一样,多是鸡鸣狗盗、混吃混喝之徒也就罢了,最致命的是最后一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饿嘀神呐,这是要疯啊、要疯呐、还是要疯哇。原来魏国的国泰民安全是因为各位诸候看你的面儿,这是要把魏安釐王往那搁,这不是只知岳家军,不知皇上了么。
现实已如此残酷,有些真相比现实更残酷。那就是传说中的细思恐极了。DUANGDUANGDUANG,请看第三个故事。自古及今,无论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甚至军统、中统,都是掌握在主公手里吧?都是掌握在主公手里啊!说实话,提着酱油瓶子说,要说魏安釐王真算是厚道的,“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没派刺客暗杀,也没发配远恶军州,也没派点儿急难险重的任务给他做,就是投闲置散的养起来、供起来了,真算难得。和后来历史上那些个皇帝相比,简直天使了有木有。
魏安釐王是天使,源赖朝可不是,这种战乱中成长起来的草根枭雄(真的很草根,三白饭就是证明,不要吹嘘源式的血统,他成人时家道已经败落了),向来是把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更别提义经大人不但长的帅,颜值高,在京都的人缘还好到爆表,法皇和公卿们都对他各种欣赏,这就算上了TO DIE的快车道。于是,本着除恶勿尽、斩草除根(对静御前的处置)的心,源赖朝那是一定要把义经打倒,再踏上一万只脚,才算收工。这也和他不正常的成长环境和当时的整体大环境有关,所以后来身处类似环境的德川家康本着同理心的精神,对源赖朝极其理解并支持之。
事实证明,流行的话通常都是有点道理的话,比如不作就不会死。那么问题来了,对待此类事情,应该肿么破。这事儿圣贤们早就教导过了: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唯有如此,才能够武运长久,平安无事。
史上明哲保身、寿终正寝的能人也有不少,张良、郭子仪、曾国藩等等等等,当然你可以说他们与源义经和信陵君的情况都不相同。主公的兄弟不是那么好当的,这话不假,不过没看杜工部有诗说:一肢虽废一身全么?自污以保全性命神马的,从古至今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当然了,信陵君晚年(好汗,明明才活了40多好不好)也如此这般来的,不过个人觉得他那时其实是对人生、事业、功名等等充满了怀疑与否定,纯粹开启自毁模式了。有人也许会说他和义经都看不破,为什么要那样做呢。还是那句话,站在边上说说是很简单哒,换成你变成主人公就傻了啊,傻了哇。所以老子说“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虽然只有简简单单十余字,要做到可能要用一生的光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