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年代,然分裂之中,却始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继前秦苻坚短暂统一北方之后,北魏崛起,太武帝拓跋焘亲率铁骑,南征北讨,扫平北方,并饮马长江,其雄才大略,不输汉武,将北魏王朝带至辉煌!
亲率轻骑,攻败柔然
天赐五年,公元408年,拓跋焘出生,体貌瑰异,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曾夸赞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其父拓跋嗣病重,将国事交于拓跋焘管理,其“聪明大度,意豁如也”,公元423年,拓跋嗣去世,拓跋焘正式继位称帝,此时才十五岁。
北方大地连年征战,百姓困苦,拓跋焘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一时间,黄河以南的流民百姓争先恐后地投奔北魏王朝。
北魏经历两代帝王虽则得到一定发展,但依旧受到周边政权的侵扰,尤其北方的柔然,更是于拓跋焘登基次年,便集结六万骑兵攻入云中,杀掠吏民,抢劫财物。
拓跋焘亲自率领轻骑兵,前去抵挡,虽身陷重围,凭借殊死拼杀,终于是逼退了柔然大军。
在战略的选择上,如果想要征服周边政权,与南朝刘宋政权争雄,必须先解决掉背后的柔然势力,拓跋焘深知这一点。
成功抵御了柔然的侵扰之后,拓跋焘当年便治兵于东郊,出兵北征柔然,斩首数千,获马万余匹,大胜而归。
次年,公元425年,拓跋焘再次治兵于西郊,大举北伐,拓跋焘命令大军舍弃辎重,轻骑兵带十五日粮,飞越大沙漠,直扑柔然大本营。
柔然可汗大檀惊慌失措,率众北遁,拓跋焘两次北伐,逼迫柔然北遁,暂时解决了后顾之忧。
善用轻骑,扫荡北方
拓跋焘即位之初,便着手对内恢复生产,对外击破侵扰力量,于作战中身先士卒,多次亲率轻骑兵主动出击。
公元427年,拓跋焘西征,采用诱敌之计,攻破了胡夏政权的都城,此后的三年间,夺取安定、平凉、长安等地,尽得关中之地。
公元429年,柔然再次趁着拓跋焘西征之时侵扰后方,拓跋焘再次率兵,丢弃辎重,轻骑奔袭,直逼柔然可汗王庭,再次大败柔然,凯旋回师。
自即位之后,拓跋焘先后十三次,亲自率军征讨柔然,击溃其高句丽、高车等附属部落,扩地千余里,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柔然从此一蹶不振。
拓跋焘击败柔然,是自汉武帝大破匈奴之后,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政权的又一次胜利。
此后的几年间,随着北魏的国力不断提升,已然成为北方实力最强大的政权,无人能与之匹敌。拓跋焘先后攻灭了胡夏、北燕、北凉政权,降服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结束了北方十六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北方再次归于统一。
饮马长江
南朝经过元嘉之治,国力稍有恢复,宋文帝刘义隆开始幻想“封狼居胥”,北伐建功。
公元450年,宋文帝北伐,一度进兵至滑台,然而很快,便迎来了拓跋焘的反攻。
拓跋焘先是击溃围困滑台宋军,此后又命令诸将分兵五路,别管身后坚城,大胆的向南长驱直入,纵深穿插,拓跋焘亲率中军。
五路大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宋兵一败涂地,投降北魏的人,数不胜数,几路大军几乎是在同一天,来到了长江的岸边,可惜没有渡江灭宋的条件,北方骑兵不适渡江,只好虏民而还。
拓跋焘实现了自己“饮马长江之志”,而宋文帝刘义隆却只落得个“仓皇北顾”的下场。
雄才大略拓跋焘
何谓雄才大略?
太武帝拓跋焘每战必先,从即位之后,每次亲率轻骑孤军直入,击败柔然,慑服西域,扫平北方,饮马长江,开疆扩土无数。
拓跋焘即便身为帝王,依旧多次亲身周旋于险境之中,作战勇猛,就连敌方都对其感到敬畏,称其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
除了在军事上的成就,拓跋焘在治国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广增耕田,并于无战事之时,抓紧时机偃武修文,与民休息。
在吏治方面,拓跋焘改革官制,整肃吏治,重用汉臣崔浩等人,抑退奸吏,提拔忠良,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在文化方面,拓跋焘积极推行楷式文字,宣传礼义,崇尚儒学,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文治、武功均出类拔萃,拓跋焘不负雄才大略之名。
《魏书》评拓跋焘:聪明雄断,威豪杰立。
而当时身为敌方的刘宋《宋书》中评其为:西吞河右,东举龙碣,总括戎荒,地兼万里。称其勇猛,就连当初的冒顿单于和当朝大将檀道济都不能与之相比。
然而,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宦官宗爱怕被太武帝诛杀,先下手为强,将其弑杀,一代大帝,落得如此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