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桧也有三个好朋友
我有几个共同的朋友。简称ABC吧。他们三个原来一起共事赚了不少钱。后来久了BC就反映A赚的钱多,但是特别抠门,发红包只发1毛钱。后来这几个人因为利益闹掰了。
结果就在圈子里有了一个抠门的口碑。
前几天呢A就反复问我:"我求求你了,让我买点啥吧。我买你书好不好?买你课好不好?实在不行我给你送点啥。"在A持续提要求的前提下,我给了他地址,给我发了一堆特产。
你说A抠门吗?从我们这5年来的交往看,他绝对是不抠门的。
那这里本质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去到A的城市请A吃饭,A来到我的城市我也请A吃饭。
第二个原因,自从我与A认识以后,逢年过节我老家的特产大米雷打不动会给A邮寄,写的新书也会邮寄。
第三个原因,我能帮助a放大他的生意,10倍甚至100倍。我们未来有极其性感的想象空间。
为什么开头说秦桧也有三个好朋友?我想无论是谁,这个人名声有多坏,他都有至交好友,有亲信。
在我看来,绝大部分人他都不是所谓的抠门或者格局小,他只是对特定的人抠门而已。
其实许多交往中的计较,背后不过是我们心中的一杆秤——我们在称量着付出多少,计算着该得多少。"斤斤计较"的标签,有时正是从这种暗中算账中滋长出来的。
一旦我们开始计较得失,每一次付出都成了需要偿还的债务;每一次计算盈亏,都在消磨着情谊的厚度。
人心如账簿,亏欠记多了,情谊便消减了。交情一旦成了锱铢必较的生意,无论多么丰厚的投入,最终也只化作一片冰冷数字。算得越精细,心却隔得越远。
交朋友呢只考虑付出,别想着回报,因为你是来交朋友的。做生意呢不要考虑付出,要考虑提升自己价值。能给他人产生未来价值,就能保证生意关系。
总之一旦计较得失了,那就应该停止了。因为未来会让你越来越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