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熬到看到赵医生出现才要动笔写剧评,虽然,这篇剧评大概也不会和赵医生有太大的关系,不过,作为一个想睡凯凯王的迷妹,这是迷妹的基本修养。
从周一等到周五,终于等到赵医生上线,我想万千迷妹心里的OS一定是和朕一样不停的重播着那首《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直到赵医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电视剧前一众女性观众们,微博里一片女性网友们,纷纷不约而同的粉碎性全身骨折求看诊求抱抱,第六医院的挂号窗口顿时排起了长队,盛况空前。
然而,当你们在为了见赵医生一面而狠心敲断自己的手骨腿骨胫骨的时候,朕只想问一句“院长,您还缺女儿么?可以去医院骨科当护士的女儿?”
OK!以上纯属花痴,以下才是正文。
曾几何时,朕也是个标准的电视儿童,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蹲电视剧,可当我慢慢长大,也渐渐的对电视机里播出的电视剧感到失望:
武侠片永远的五毛特效和谈恋爱;
宫廷戏不变的撕逼误会和谈恋爱;
伦理片全是婆媳家产出轨和谈恋爱;
抗战片一水的手撕鬼子和谈恋爱;
偶像剧那是什么都不干只谈恋爱……
对不起,我数不下去了,让我静静!
我们爱一部电视剧,爱他的演员,爱他的情节,爱他的画面,爱他的造型……不过,究其本质,我们爱一部电视剧,其实爱的是他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是他所展现出的一幅生活画卷。
就像是老谭说的“烟火气”。
有熙来攘往的人群,自然有拥挤不堪的地铁;有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就会有高楼林立的城市CBD;有人开跑车住别墅,也就有人挤公交住合租房;城市肯定不是只有繁荣和富强,生活的组成有阳春白雪,更有无尽忧愁。
关关的公司虽然可以远眺东方明珠,可一个实习生根本无心窗外美景;樊姐是个人精,可依然挣扎在现实和理想里,搞不成低不就;小蚯蚓不懂江湖规矩,人才市场四处碰壁;富二代小曲看似最随性惬意,可扭了脚一样也是“轻伤不下火线”;就连看起来应该最没有烦恼的成功人士安迪,都有自己藏在心里无法言说的苦楚。
这就是大都市,这就是大都市的生活。这就是《欢乐颂》里所给予的美好,也是《欢乐颂》里所包容的残酷。它不会无限放大痛苦,也不会给你不切实际的美好,你可能对某一个情节似曾相识,也可能对某一个人物感到熟悉;他还原了真实的生活,给了你一种带入感。
22楼的每一个姑娘都有某一个部分令你羡慕——
我们渴望像安迪一样成功,却未必能付出像小曲一样的努力;我们希望能过得像小曲一样随性,却常常只能像关关一样拘束;我们想要和关关一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却遇事只能像小蚯蚓一样头脑一热不管不顾;我们许愿自己能如同小蚯蚓般单纯直接,却往往都是像樊姐一样思虑过多;我们想要自己学会樊姐的善解人意,却总是更像安迪不善交往。
22楼的每个姑娘都像你,22楼的每个姑娘却又都不是你!
《欢乐颂》和其他的天朝电视剧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别人花大把的时间谈恋爱,而他用最大的篇幅给足了5个姑娘成长的空间。
他并不急着谈恋爱,你看,樊姐的王柏川第8集才出现,小曲的赵医生(讨厌!赵医生明明是我的)第10集才上线,安迪、关关、小蚯蚓的CP更是至今都还没有亮相。所以,想看帅哥美女谈恋爱的观众朋友们基本上可以绕道了。
那么不谈恋爱的11集里大家都在干什么呢?
工作,生活,成长
安迪从孤身一人到主动敲开小曲的门寻求意见,虽然,最后变成小曲的“追求赵医生”发表会;小曲从看不懂客户资料到能在客户面前侃侃而谈,虽然,基本上都是安迪在背后帮她作弊;小蚯蚓经历了失恋和失业,总算调整了情绪重新面对工作和生活,虽然,她自己还没有完全想明白,都是樊姐推着她走。关关一直一心向善的跟着安迪学习,樊姐每天每天脚踏实地的工作生活。
朕在《欢乐颂》里看了满满的诚意:他没有撒不要钱的狗血,搞看起来就很假的浪漫;他没有把观众当傻逼,给观众看一些小朋友都看的出来的逻辑不通的东西;他花心思塑造人物性格,他花时间构架人物关系,他浪费(浪费在这里是褒义词)大把的时间在倾述,然后再挥霍(挥霍也转性了)大段的情景去感悟,他让你一点一点的跟着22楼的每一个姑娘成长。
套用一句最近很红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那么,电视剧所应该传达的绝对不止是“疯了傻了瘫了瘸了都要谈恋爱”的身残志坚和“吃饱撑着聊天磕牙没完没了”的扯淡八卦,电视剧应该还有对生活的思考,对成长的分析和积极面对人生的正能量。
最后,其实朕很庆幸一部女人唱主角的戏是由一个男人帮来制作。从男人的视角制作女人戏,少了婆婆妈妈,多了干净利落;少了三姑六婆,多了良师益友;少了45°仰望天空的不切实际,多了柴米油盐的脚踏实地。当然,审美直男癌这件事情,还请继续加油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