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机会,张文质老师到潮阳讲课,文芳老师邀请我过来听讲座,就这样,我驱车两个小时到潮阳听课。
张老师跟一小群幼儿园家长讲家庭教育,我也听得很享受。讲座完了,当晚也受邀请跟张老师、文芳、启华、锐刚、晓霞和泉州的娜娜一起吃晚餐,席间,吸引我的不是潮阳味美的海鲜,而是张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之间的谈话,温柔而美好,像师长又像朋友,有点耶稣带门徒那种感觉,这给我极大的触动,那短短的时光让人难忘,最后因要带娜娜赶动车而提前离席留了小遗憾。这就是我跟张老师的初认识,有点拘束却愉快!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思索,张文质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单位上班?从事什么工作?
再次跟张文质老师见面,又是文芳老师的邀请,参加厦门英才学校幼小衔接讲座。由于我提前到,恰好当时英才国际学校举行表演活动,熔虹老师接侍了我,倍感荣幸。英才学校大气、人文修养、办学的亲切感、师生的美好、同仁的配合、校园的高雅,甚是惊讶!
当张老师到达时,英才校园我已浏览一遍。跟张老师见面,他居然还记得我,这让我又惊又喜又意外。再次见面,已是熟悉,俨然朋友。晚餐又受邀请参加,席间认识了台湾张世宗博士和北师大余年初教授。张老师谈到"教育行走"初衷和做法,谈到跟余年初教授往事,余教授谈自己的创业故事和教育情怀,还有英才校长妈妈谈英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未来展望,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感受到他们对教育的执着和看见,对生命的敬畏和感动。这一席间,让我重燃教育之火,让我破碎的教育之梦重建,也让我的教育之命再一次重生。
这一次厦门之行后,我一直叩问自己:该向张老师学习什么?该向英才学校学习什么?怎么才能像余年初教授一样有创业激情?
跟张老师第三次见面,是受李晓霞老师邀请,在浙江嘉善参加张文质家庭指导师培训。
这是一次需要勇气的长途之旅,去之前,我不太清楚去干什么?但我知道,跟张老师在一起,很珍贵而且能成长,甚至生命的改变。我也期待我的教育困惑能得到释然。
经过十个钟头动车,潮州到嘉善,一千多公里路程,我带着情怀来。张老师的家庭教育娓娓道来,丝丝入扣,从自己的孩时成长到养育自己女儿的故事,从社会极端社会现象到学校教育存在问题,逐一剖析。“教育是慢的艺术”、“童年的珍贵”、“生命化的教育”等等让我有新的领悟。张老师细腻的对待生命,让我看见教育是如此仔细且脉络清晰。教育像一张网,我们要抓紧撒网的绳子。
这次嘉善之行,我认识了山东鲁法伟老师、王春然老师、湖南雨花区夏莹校长、周环香校长、苏州焦晓骏校长,特别是陈希良校长后来对我很大帮助。感恩这次勇气之行,奠定了我的教育底色。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从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我的教育观彻底改变,教给学生知识?不止,是智慧。仅仅给智慧?不,还要爱。更重要的是给生命,是会生长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