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奶蜜盐》有感三
今天读到张文质老师的这句话的时候有点恍然。回想自己辛苦怀孕时,那时对于孩子,我的要求是只要孩子能健康来到这世界就行。只要他健康就行,随着他的成长,这份最初的要求,也慢慢变了质,也在衍生出无数别的想法。
张文质老师在书中说:在某些方面,孩子与他人相比会有明显的不足,这个不足,不是孩子足够努力就能改变的,让孩子正确面对这种竞争的方式是:挖掘自己的优势,多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对于我儿子我倒没找到他的不足之处。他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并不是他能力不足,关键是他确实不够努力。在他不喜欢的方面,我们还是不会很强求。对这段话给我更多的深思应该是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孩子,我们真该理解。他们在学习能力方面确实有缺陷。小勇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能把很复杂的机器人模型安装好。电脑编程也玩得很溜,可他对于字却很不感冒。写的字都是凑出来的,没有几个字能够让人看懂。正因为他的这种缺陷,所以他的试卷上全是错别字,写字速度也慢。我那时真没意识到,孩子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我唯一想到的就是改变他的这种现状。为止,我们两个花了很多时间在纠正他的这个不足中。六年级他虽然比以前要高兴很多,可是也是他学习最苦的时候,他从没停止学习,天天在不停的写写写。下课写,中午留校写,晚上放学写,回家还在写……写写写让他虽有少许进步,可是却没有大的改变,到了初中,科目多了,这点进步帮不了他一点忙。这样一个在某些方面有着独特天赋,可是在某些方面又有着巨大缺陷的孩子,他没有爱迪生这样的父母,也没有发现他天赋的老师。我想未来的他一定只能回归平淡吧。现在回想自己那时的教育,我真的感到自己的不足,如果那时候,我觉得用“差一点,又何妨”的心态,去引导他往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或许他会过得更开心,而不是把所有的童年时光都在写写写中度过吧。
“差一点,又何妨”教育有时真的很需要这种心态,如果教育工作者能用这样的心态去做教育。我想我们的孩子成长的童年将会更快乐吧!